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无法忘却的诺门罕之战

中国军情 解放军报 2015年11月01日 11:0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1939年的5月到9月间,在呼伦贝尔市诺门罕布尔德草原,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爆发了一场历时130余天的激战,参战兵力超过20万,出动了火炮500多门、飞机900多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

  然而,70多年过去,这场对二战时期亚洲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却鲜有人知。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忆,只收藏在草原深处一座如岩石般凝重的灰色碉堡造型的诺门罕战役陈列馆里。今年夏天,记者专程走进这里,走近这段历史。

  草原上的战争遗迹

  关于诺门罕战役,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员刘庭华曾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次战争,可以说是步、坦、空密切配合的一场机械化立体化战争,在人类战争史上实属先例。”

  在1989年由新巴尔虎左旗政府设立的诺门罕战役陈列馆,馆内收藏的大约3000余件有关那场战役的遗留物,还有前苏联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照片,让记者仿佛亲身体验了这场名义上是伪满洲国军队与外蒙古(今蒙古国)军队的边境武装冲突,事实上是日本关东军对苏联蓄谋已久的关键较量。

  陈列馆周围,一些战役中苏联和日本关东军曾使用过的坦克、火炮和飞机默默矗立着,锈迹斑斑。其中的苏联T-28中型坦克模型,是苏联服役最早的中型坦克,从1933年起正式装备苏军。

  在诺门罕战役的诸多遗址中,有一处最令人毛骨悚然——那就是日军的万人焚尸坑。

  诺门罕战争研究所所长徐占江告诉记者,当时,日本关东军两个步兵师团损失殆尽,一个坦克师团被打残,参战的7万多人损失了三分之二,遗弃在战场上的尸体不计其数。当时,按照国际公约,苏联允许日军将尸体运走。但由于草原上天气越来越热,日军无法将众多的尸体运到100多公里外的海拉尔,只好在战场附近挖了几个硕大的沙坑,将尸体集中在那里焚烧。在焚尸坑边,记者看到,一些烧焦的尸骨已经露出了沙面,周围散落着一些没有烧完的木头和生满铁锈的汽油桶,在焚烧尸体用的汽油桶上面还可以看到“满洲国专卖总局”几个字。

  然而,让记者疑惑的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已经拉开序幕,为何又要在中蒙边境这个叫诺门罕的地方,与苏联展开这样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呢?

  亲历者的战争记忆

  “天上飞着无数的飞机,到处是乌拉乌拉的喊杀声,火炮从早打到晚,浓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时隔70多年,亲历那场战争的德力格尔对当时惨烈的战争场面记忆犹新。

  日本军国主义的头目们胃口很大,占领中国并不能满足他们,迈入远东与希特勒瓜分肥沃的俄国“熊”,也是他们的如意算盘。1936年8月7日,日本召开“五项会议”决定:日本将奉行“陆军北进、海军南进、全面侵华”这一实现侵略扩张的国策基准。为此,在全面侵华开始之前,日本天皇的“皇军之花”——关东军就一直在巩固东北防线,积极备战,等待最有利时机。

  1939年5月4日,因外蒙古的马群越过了哈拉哈河,伪满洲国和外蒙古爆发边境武装冲突。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第23师团的司令官小松原道太郎立刻想到,可以利用这一事件挑起与苏联的战争,请示远在长春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获得批准后,便立即派兵进入诺门罕。当时,苏联刚刚进行了党内大清洗,给红军指挥机构和战斗力造成的损失,是日本几十个师团也难以做到的。日本国内的参谋部非常支持小松原道太郎借机发动战争,以揭开进攻苏联“北进计划”的序幕。日本军方不断把各类军种的部队从日本本土和中国东北各地调到诺门罕地区,其中就包括了日本当时唯一的坦克师团——安刚坦克师团。

  日本来势汹汹,苏联一方又是怎样应对的呢?斯大林发现了日本的企图,他很清楚,打赢这场与日本的战争对于苏联以及整个远东地区未来的影响非常大,一定要抢在欧洲战争爆发前,彻底制服日本。他精心挑选著名将领朱可夫担任远东之战指挥官,苏军最高统帅部也当即把西线精锐部队调往远东,大量的战争物资被运往哈拉哈河西岸附近。

  从战争一开始,关东军就总吃败仗,冷血的日军决定使用细菌战。1939年7月初,在诺门罕布尔德和胡乐斯台之间,突然开进了一支自称是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的队伍,而实际上它是臭名昭著的“瘟神”石井四郎带领的日本731细菌部队。22人的敢死队逆哈拉哈河而上,在水源地撒下了20多公斤的鼠疫杆菌和伤寒病菌。

  然而,细菌战并没让日本的战局获得好转。苏联从中国的东北抗日联军处获得了相关的准确情报,马上采取了防疫措施。反而地处哈拉哈河下游的日本士兵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饮用了河水,几千人因此而死亡。

  日军诺门罕惨败之因

  兵力、装备的悬殊和日本关东军的狂妄自大,提前为日本最后的惨败埋了单——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唯一的坦克师团被打残,54000多名士兵死亡——这是日本自日俄战争后最大的一次败仗。

  1937年7月3日,日军越过哈拉哈河占领了蒙军驻守的巴彦查干高地。紧接着,朱可夫便指挥着苏军150辆坦克、154辆装甲车、90门火炮和大量飞机对巴彦查干高地上的10000多名日军进行了狂轰滥炸,战斗一直从清晨打到了天黑。当时参战的苏军坦克有三四十吨位,而日军使用的坦克只有七八吨位。苏军和日军的坦克大战好似一群愤怒的牛群冲进了羊群,哪怕是日军的自杀式攻击,也丝毫没能阻挡苏军的冲杀。

  日本老兵松本草平曾在其书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因个头比苏军小得多,炮筒也比苏军短的多,样式难看不说,全身还生满了铁锈。一辆辆墨绿瓦亮、炮筒修长的苏军坦克,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了过来。小坦克来了个先发制人,向大坦克连开了5炮,可火力太弱,炮弹都落到离大坦克很远处爆炸。大坦克倒是不慌不忙,稳稳当当发射,小坦克就开始燃烧起来。”

  熊熊燃烧在中国大地的抗日烽火,让日军难以抽调更多的兵力与苏联抗衡,也是关东军兵败诺门罕的重要原因。1939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北满省委决定建立“第三路军”,任命李兆麟将军为总指挥。诺门罕战争期间,为策应苏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在嫩海平原(嫩江和海伦一带)开辟了大范围的游击战场,到处袭击日伪军的军事据点、警察署、火车站、飞机场等,攻克城镇七八处。他们破坏铁路运输线,使日军弹药、食品供应成了问题,在40余次战斗中,取得了30多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后方,牵制了4万多名日伪军。这对于当时“无论西线还是东线,战争都有一触即发之势”的苏联来说,绝对是摆脱东线威胁的重要因素。

  诺门罕之战后期,日军虽然被狠狠压制,但关东军继续增调大量军队到诺门罕,准备与苏蒙军一决雌雄。然而就在这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于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发现自己被他的盟友出卖了。日本联合德国从东西两线夹击苏联的阴谋彻底破灭。1939年9月3日,日本参谋本部向关东军下达了第349号大陆令,命令关东军终止攻势作战。为时135天的诺门罕之战结束了。日本的“北进计划”最终化为泡影,而苏联则巩固了远东防线,腾出手也撤出主力部队西进抵抗德国,最后取得二战的彻底胜利。

  有专家分析,苏德战争爆发时,希特勒想让日本在远东配合,当时的关东军既恨希特勒不久前的出卖,又怕再遭惨败,加上中国战场已经让它捉襟见肘,所以,它才没有给予配合。如果,这里说只是假设,日本关东军从中国战场抽出大部分兵力再次西进苏联,日德东西夹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可能就是另外的样子了。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