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70年前,在那个崇尚大舰巨炮的时代,一个东方岛国建造出了一艘巨型战舰——“大和”号战列舰。单从舰名就不难看出,以“大和民族”自居的日本人对这艘战舰所寄予的厚望。曾经作为日本海军的骄傲,“大和”号从问世到沉没,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通过甲午和日俄战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日本人,军国主义梦越演越烈。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又把枪口指向了太平洋战场上美远东海军。但考虑到与美国的实力相差甚远,日本确立了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对方数量优势的发展战略,“大和”号应运而生。
“大和”号排水量超过65000吨,舰体长263米,舰宽38.9米,3座三联装460毫米口径的主炮可以击穿世界上任何一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其主装甲厚度410毫米,同时被2枚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命中也不致影响战斗,最高航速达到27节,建造费用相当于3艘飞龙级航母或1.6艘翔鹤级航母。巨大的吨位、强大的火力、厚重的铁甲,“大和”号的确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1941年12月7日,日军出动6艘航母驶向夏威夷,大批舰载机偷袭了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就在这一天,“大和”号试航结束。
“超级战舰”的威力虽大却生不逢时,其主力舰地位开始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美国陆军少将威廉·米切尔于1924年出版的《空中国防论》用翔实的数据论证了“通过空袭能击沉所有的军舰”。但当时各国海军统帅还是依照传统的教科书式炮战思路,即“以最快速度接敌”的标准来确定,却忽略了航母舰载机所体现在制空权方面的巨大优势。
身份娇贵的“大和”号被日本海军赋予的作战使命就是作为战场的秘密武器压轴登场,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能动用而很少出战,导致错过了最佳成长时期。翻看“大和”号的参战经历: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日本4艘航空母舰全军覆没,它却在300海里以外无所事事;或者是像驻扎在特鲁克港那样,被指派去向一些岛屿上的日军运送物资和补充兵员,从未发挥出自身真正的实力。
也许是日本对它过于溺爱,导致“大和”号无所作为就沦为时代过客。因为在当时,日本海军大部分高级指挥官一直认可舰队决战思想,他们幻想着以一次海战式的决战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完全忽视了以夺取制空权为核心,多兵种协同机动、联合作战。作战理念的代差,以及防空薄弱、能耗偏高等硬伤,都为后来作战埋下了隐患。
王牌等来的并不是最终决战。1945年4月7日,“大和”号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开赴冲绳岛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自杀性攻击,途中在日本九州岛鹿儿岛西南海域遭到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群集中攻击,被10枚鱼雷和24枚炸弹击中,倾覆过程中发生爆炸后沉没,第二舰队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将、舰长有贺幸作大佐以下2498人阵亡。
“大和”号沉没后,日本已无力再与美国抗衡,东亚战场也相继失利,军国梦也付诸东流。二战后,由于航空兵和导弹武器的迅速发展,战列舰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