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战场上受伤该怎样处置

中国军情 中国军网 2015年08月28日 08:3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实战训练遭遇尴尬——

  “血的教训”发人深省

  教训1:缺经验,手忙脚乱

  南京军区某师参加跨区实兵演习,由于环境陌生、地势险峻,师属某团一连在向某高地发起进攻时,两名战士被绊倒,摔伤膝盖。战场救护小组接到求援电话后,立即前出救护。

  然而,救护过程却并不顺利:包扎伤口时,卫生员因经验不足,又过于紧张,平时两三分钟就能完成的包扎,这次十几分钟才完成。

  教训2:缺常识,不懂自救

  东南某演习场,红蓝双方交战正酣,“红军”战斗员王崇宵不幸大腿动脉破裂,血流不止。小王惊慌不已,大声呼叫,不断挣扎。

  随即,卫生员赶到为小王进行伤口处理,并送往后方医院。现场的导调员却宣判王崇宵“阵亡”。

  “我伤口已经包扎好了,怎么就‘阵亡’了!”王崇宵极力辩驳。导调员给出的答案让小王羞愧不已:大动脉受伤后,不懂先自救,还不断挣扎,这样会导致心跳加速、失血过多,如不及时救治,轻则休克,重则身亡。

  教训3:缺技能,盲目处理

  防化营中士黄轩参加5公里越野考核,奔袭过程中他不慎扭伤了脚。为不影响成绩,他来不及检查伤情,用背包带勒紧脚踝继续奔跑,不料没跑多远就重重地摔倒在地。及时赶来的刘军医,仔细检查后诊断其为脚踝骨折,并进行了妥善处理,幸亏处理及时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现实之痛引发思想交锋——

  官兵“吐槽”背后原因

  前不久,针对演训场上出现的诸多“受伤不会处理”的问题,该师专门召开议战议训会,各级军医、卫生员和基层官兵代表,围绕战场救护暴露的问题展开讨论。

  交流中,有的官兵把不会战场救护的原因归结于心理素质不过硬,无法适应战场环境。

  “上了战场,才知道战场救护与室内演练有‘天壤之别’。”连队卫生员王俊烨说,在一次演习中,一名战友的腿被登陆艇的舱门夹了一下,鲜血直流。平时处理这类伤口是小菜一碟,但看到战友伤口血肉模糊的样子,就阵脚大乱,无从下手。

  在激烈的讨论中,更多的官兵把靶标对准了救护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平时训练不从严从实,上战场必然吃亏。”军医余大鹏说,有些单位训练指导思想不端正,训练中就简避难。包扎技术训练时,“伤员”主动配合翻身、抬腿、按敷料,包扎当然又快又好;搬运训练时,特意安排小个子当“伤员”……

  随后,该师针对实兵演练中的问题进行复盘,反思战场救护存在的矛盾问题,梳理出战场救护中缺乏敌情观念、训练弄虚作假等10余个方面问题,逐一制定整改计划。

  瞄准战场砥砺救护硬功——

  战场救护“救”出战斗力

  炎炎夏日,一场实战化演练在某海域岸滩展开。突然,导调组临机给出情况:七连遭“敌”火力打击,三班战士王赛右腿被弹片划伤。

  只见班长白彦峰一边通过电台报告情况,呼叫卫生员;一边匍匐前进,隐蔽靠近,及时给王赛止血、包扎,动作干脆利落。这是该师紧贴实战组织战场救护训练的一个缩影。

  该师保障部李部长介绍,通过反复的思想交锋,战场救护训练的问题找准了,症结剖开了,使劲用力的方向更加清晰了。

  据了解,该师专门抽调军医和卫生员深入各训练场,对如何救治伤员进行讲解示范,防止官兵盲目救护。

  “子弹穿入胸部,应当先用类似塑料布的不透气物品盖住伤口,再包扎。”在师属某团采访时,记者看到军医韦育森正利用训练间隙为官兵们讲解战场救护基本常识。

  不远处的训练场上,中士胡杰正准备接近“伤员”,但因敌情意识不强,没按规定动作行动,被要求“返工”;四级军士长刘欢在运送“伤员”时,因动作不规范,导致“伤员”伤上加伤,考官判刘欢成绩不合格……

  据现场指导训练的军医杨涛介绍,师里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大纲》标准从严施训,建立完善“骨干精训、全员普训”的组训机制,不断夯实官兵的战场救护能力。

  (《解放军报》2015年08月28日 10版)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