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央视七套即将推出五集大型文艺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

滚动新闻 央视网 2015年08月18日 17:2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有一大批经典的抗战歌曲响彻中国大地,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保卫美好家园勇赴抗日救亡的战场。五集大型文艺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以八首经典抗战歌曲为线索,带领人们重温那些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高亢旋律。

第一集 白山黑水的血泪咏叹调

     一、《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首感人肺腑的《松花江上》将人们又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5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在西安目睹了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后,一位充满革命激情的爱国青年——张寒晖创作了《松花江上》这首感人肺腑的血泪之歌。

     《松花江上》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更将激励中华儿女的抗战精神随着歌曲传遍大江南北。

     《松花江上》字字血泪,如哭似泣,声声动人,在几十年之后,这首满怀离乡之思、国难之痛的经典战歌仍然那样感动人心、令人沉思,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将一直强烈地感染着中华儿女,作为时代的经典歌声,《松花江上》将永远留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记忆之中。

第二集  一个民族的绝地吼声

    一、《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首饱含激情的战歌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1933年2月起,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大多已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这时期,聂耳到前线慰问,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极大鼓舞了这位音乐天才;之后在拍摄电影《风云儿女》时,田汉作词,聂耳主动请缨作曲,谱写了这首伟大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生而伟大!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首永世长青的战歌如同新时代的冲锋号角、如同不断注入民族命脉上的新鲜血液,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高声呐喊,激励着一代代优秀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坚定地前进!

第三集 扑不灭的火焰——《敌后战歌》

      一、《新四军军歌》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76年前,这样高昂雄伟的旋律响彻豫、皖、苏等南方八省的土地,为新四军这支铁军里的每个人所传唱,歌声里蕴含着救亡图存的集体“呐喊”。 

      前进过程中,军歌是力量的源泉。作为新四军部队集体宣誓性质的战歌,《新四军军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经典永传,时至今日,铿锵有力、气壮山河的《新四军军歌》必将伴随着伟大的“铁军精神”永响中国大地!

      二、《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游击队歌》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作抗日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这首歌曲,受到热烈欢迎。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奋勇杀敌的精神力量。直到多年后的今天,这首轻快、流畅、生动、活泼的《游击队歌》还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赢得国内外群众的喜爱。

第四集 人民战争——《沂蒙之声》

      一、《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2年,年仅13岁的“放牛娃”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将日本侵略军引进我军的埋伏圈被消灭,自己则被敌人枪杀,壮烈牺牲。词作家方冰、曲作家李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以近似民间小调的风格,抒情婉转的旋律,寄托了人民群众对这位抗日小英雄的哀思。而这首歌和其所体现的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与其精神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二、《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沂蒙山小调》这支优美动听的歌曲,多少年来一直风行于全国各地,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1940年的沂蒙地区内外交困。外有日寇经常的“扫荡”,内有反动派破坏我抗日革命根据地,他们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阻止群众抗日。为了扫除抗日障碍,动员群众,阮若珊和李林按照上级指示创作了广为传唱的《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一经传出,便不翼而飞,很快传遍了各抗日根据地,受到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它凝聚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的斗争信念,又凝聚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唱遍祖国大江南北、享誉世界的民歌,经过70余年的传唱经久不衰,它是中国音乐中宝贵的财富!

第五集 绝地呐喊——《民族的吼声》

      一、《黄河大合唱》

      烽火连天。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同年3月,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仅用6天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后乐思如潮,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这是黄河母亲的呐喊,也是坚强不屈、誓死反抗侵略者的华夏儿女的高声怒吼。《黄河大合唱》用音符,用黄河的咆哮,唤醒了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二、《大刀进行曲》

      1933年3月,宋哲元率领的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鬼子横尸遍野,第一次尝到了大刀的厉害。二十九军的胜利和大刀队的英雄事迹顿时传遍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年仅23岁的麦新被大刀队的英雄事迹感染,一气呵成写下了《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手起头落,刀锋是侵略者闻风丧胆的葬身之所;振臂高呼,满眼是旌旗飘扬的祖国河山。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仿佛都融入了滚烫的热血、凝聚了抗日英烈们的无限豪迈。

      大型文艺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共五集,将于9月2日、3日在央视七套播出,敬请关注。

      具体播出时间:

     9月2日:

     09:10《民族的吼声》(一)

     10:18《民族的吼声》(二)

     16:00《民族的吼声》(三)

     17:00《民族的吼声》(四)

     9月3日:

      17:00《民族的吼声》(五)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