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军事频道 > 滚动新闻

《书生点兵》之三:于谦

发布时间: 2014年02月20日 16: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扫一扫,立即关注!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微博


原标题:

 

  (2)皇帝被俘,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惊。这可真是天大的事!按照当时的政治制度来说,皇帝当了俘虏,那就是没有天子了,天子至少等于半个国家。其次,明军主力几乎被消灭了,京师形同空城。怎么打?怎么办? 

  这时候负责监国的是谁?是郕王朱祁钰,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个翰林院侍讲学士徐珵,他说我夜观星象,发现有变,不能抵挡,咱们怎么办?只能迁都。于谦听了这话,立即起来厉声喝道:“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旦迁移,大势已去。宋朝南迁的教训,你们不知道吗,迁都是亡国之论,主张迁都的人,应该斩首!”

  于谦这个态度就相当于定海神针。郕王就采纳了这个建议。徐珵就因此怀恨在心,心里记下于谦了,把这个账记下。

  大敌当前,首先干什么,首先要凝聚人心士气,换句说话你要统一思想。这有两个问题。首先就是奸臣王振。尽管他当时已经被打死了,但误国的大罪不能就这么算了,你得有个说法,以正视听。要不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你还跟那个贪官奸臣不清不白,你还想大家给你卖命,你那不是说梦话嘛。谁干呢?必须要把他们切割开来,划清界限,这样全国人民才会支持你,对吧。有一天,郕王朱祁钰组织朝议,就是类似开个“朝廷办公会”、“政府办公会”。右都御史陈镒上奏,他请求把王振灭族,他死了他家里还有人嘛?大臣们纷纷响应。那时候宦官专权,他肯定也有原因,他力量也很大,肯定盘根错节,到处都是他们的眼线。朱祁钰仓促间不敢决断,他说这个议题不是咱今天的议题,再议吧,可是大臣们情绪激动,不干。王振一个党羽,谁呢?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这个人真是不识好歹。他站出来假借郕王的旨意呵斥百官,不听话,要造反吗,这不是火上浇油,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出手,揪住马顺的头发一顿怒骂。二人马上就打起来了,这个王竑说起来到底是文人,不大会打架,抱着马顺的脑袋又咬又啃,也不知道马顺当天早上洗没洗脸。大臣们纷纷跟随,都打,马顺当场就打死了,另外还有两名宦官也丧了命,也叫打死了。

  马顺确实该死,不过他死得不是地方。到底那是朝堂,不是菜市口。当时负责侍卫的士卒,情绪也都激动,局面几乎要失控。朱祁钰没见过这个场面,很怕,起身就想溜,那是风暴眼,离开躲开。可是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这个时候你不好生安抚,外还有强敌,弄不好发生变故,于谦当机立断,从人群中挤到郕王跟前,抓住他的胳膊劝,立即让他宣出口谕:“大臣们激于义愤打死马顺,马顺本来就罪当死,大臣把他打死无罪。稍后我就到皇太后跟前请旨,将逆党王振灭族。”

  关键时刻,于谦这一次又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大家的情绪慢慢冷静下来。这时候于谦发现,他自己的袍袖已经被撕裂开来,好多人扯嘛,扯碎的,可见当时的场面多么混乱。

  国不可一日无君。群龙无首怎么能行?太子年幼、敌军迫近,大臣纷纷请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当皇帝,让他出来管事。这事儿我估计郕王肯定愿意干,皇帝嘛,但是你嘴上不能说,你得再三推辞。不过这时候谦让不合时宜。因为这时候皇位多少有点烫屁股,因为责任太大了,比权力大。所以于谦就大声劝道:我们这时候拥立你难道是为了私利吗,为了个人打算吗?都是为了国家嘛。郕王一见,好吧好吧,顺水推舟,即位当了皇帝,就是明景帝,也就是明代宗。于谦当仁不让就任“国防部长”,什么啊?就是兵部尚书,提了半格,全面负责国防,

 

  (3)于谦临危受命,当时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国防,,就是怎样保卫京师。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有兵才行。怎么办呢?于谦的表现,完全像个称职的总司令,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主要有三条应对措施。首先,请求郕王,也就是明景帝,你迅速发布檄文,集合顺天府、应天府、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直隶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各府运粮军,立即奔赴京师勤王。各路勤王大军相继抵达,整顿兵器甲仗,划分防区,准备迎敌。这是底线,得严防死守京师不能丢。

  其次,京师九十里外的通州是粮仓所在,这个地方很难守住。于谦建议,百官俸禄驻军口粮,可以命令他们自行前往支取,先提一年的,余下的粮食就地卖掉了。草场的草料也任由部队支取,先拉走,多余的全部烧掉,一粒粮一棵草都不给瓦剌留,我饿死你们。

  光消极防御不行。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英宗虽然已经被俘虏了,但大同宣府居庸关等沿线战略要点并没丢失。于谦随即推荐石亨晋升为右都督,掌管五军大营;推荐东莞河伯所大使罗通为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这两个人都很能打,此前石亨因为战败,打了败仗贬了官,罗通也有战功的,后因贪污淫乱受到弹劾,所以当了个很没有名分官方的官,叫什么,叫河伯所大使,那是个流外官,没有品级,主要工作干什么,主要工作是收渔税。关键时刻不拘一格嘛。另外,派韩青守紫荆关,升任大同副总兵;郭登已经在大同了,把他升为总兵,提高作战积极性,给个官帽,让他积极作战。  

  经过这一系列的部署,京师人心逐渐安定下来。于谦是国防部长,又这么善于调兵遣将,他是不是武官出身呢?是不是行伍出身,当然不是。在明代,兵部是完全的文官机构,这一点类似美国的国防部长。封建时代的军队,其实都不是国家的军队,都是皇帝的私兵。因而皇帝对掌兵的将军不得不处处提防,从制度上限制他们,免得发生变乱。兵部有调兵权,但没有统兵权。统兵是谁的责任?是五军都督府的责任。他们可以统兵,但又无法调兵。你要想把一支部队从这儿调到那儿,从哪儿调到这儿,不行,就这样互相制衡。明代武将的地位也远远低于文官。兵部尚书是正二品,但即便是从一品的总兵,你到兵部办理公务,对尚书还要行跪拜之礼,不能马虎。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