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军事频道 > 滚动新闻

战争启示录(五)思想战的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 2013年10月11日 20: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扫一扫,立即关注!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微博


原标题:

 

  艾伦·杜勒斯与冷战教父乔治·凯南

  1945年,二战刚结束,美苏的对峙开始,这个时候摩根索的理论已经渗透到美国的方方面面,当时负责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艾伦.杜勒斯,在美国总统杜鲁门参加的一个国际关系委员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非常著名。他说,战争将要结束,一切都会有办法弄妥,都会安排好。我们将倾其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把人民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他指的人民是苏联人民。他说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改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不知不觉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偷换的价值概念。用什么办法来做呢?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

  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想到尉缭子建议秦始皇用黄金购买六国大臣的情景。

  1947年,美国冷战教父乔治·凯南的一篇著名的八千字长电报叫《苏联行为探源》,一般被称为是冷战开期的一篇宣言。他说,苏联政体最大的问题,该是领导层移交的时候会出现问题。此后苏联局势的演变完全印证了凯南的这个推断。先是斯大林之后,出现了赫鲁晓夫,彻底否定了斯大林。然后又出现了彻底否定共产主义的戈尔巴乔夫。美国趁机利用这些人大作文章,最终将苏联彻底肢解。

  其次,凯南还非常注重苏联民众之间的缝隙。凯南明确建议,美国不应坐以待变,而要主动地影响苏联国内的发展,美国必须给全世界的民众造成这样一个印象,那就是美国的体制是成功的、有活力的,借此来打击共产主义支持者的热情和希望。

  (4)美国政府完全采纳了凯南和杜勒斯的主张,冷战开始,对苏联的思想战全面展开。美国和整个西方,针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文化战略为主,经济战略和军事战略为辅;二是在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组建"第五纵队",培养美国的代理人。

  隐形的"第五纵队"

  "第五纵队"这个词来自于西班牙内战时期,以后这个词又被德国用于在对其他国家的进攻。每一次进攻德国都会在他的对手内部找到支持德国的力量,这也就是德国为什么非常重视宣传的原因。戈培尔就非常重视宣传,他有过很多名言,如"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即使对手内部没有"第五纵队"我们也要宣传,也要说有这个"第五纵队",让对方自乱阵脚,要造成这样一种假象让对方内乱。

  英国更是使用第五纵队的高手。有一部电影叫《阿拉伯的劳伦斯》,这部电影几乎就是如何组建和使用第五纵队的一个教学片。剧情是这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了阿拉伯半岛,而当时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没有办法抵抗土耳其的侵略。英国这时候就派了一个有"阿拉伯通"之称的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

  劳伦斯利用他们各个部落的号召能力,对这些部族做工作。最后让这些部族首领一个个都团结在劳伦斯的周围,为英国的战略服务,最后劳伦斯成功地把四分五裂的阿拉伯的各个部族凝聚团结成一支为英国战略意图服务的一支盟军,挡住了土耳其的入侵。这个就非常类似于前边我们说的第五纵队,它就是这样一种基本形态。

  作为英国传人的美国,以后本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战略思维,在冷战至今的思想战中,或者派出自己战略智库的高级人员,和对方国家的高级官员或者高级智囊人员建立密切的联系,或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方的国家政策,还有就是从加入美国的外籍人员当中,经过长期的培养,把他们再派到他们的出生地,利用他们的皮肤、语言的天然伪装,发展和组织"第五纵队",从思想方面配合美国的全球大战略,成为美国的劳伦斯。当年美国对苏联是如此,今天美国对中东乃至对中国都是一样。派出这样一些"阴阳人",有的既是美国籍,但又不是出生在美国,这些人除了皮肤和语言以外整个脑子里的东西全是美国的,我将它称之为"阴阳人",也可以把它称之为文化怪胎。恰恰是这些人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因为他不是真正的美国人,所以这些人往往具有以伤害本民族,向美国表明自己功勋的这样一种心态。他们做起坏事来比纯正的美国人下手要狠的多,基本上没有底线。

  (5)在互联网时代,那些伤害本民族的人,不直接使用武器和炸药,但在网络舆论战线,使用的是另一种武器和炸药,有的是去做人家高层政府的工作,有的是进入到对方的经济智囊,去误导他们国家发展的经济政策,有的去掌控或者去做别国的青年工作、做别国的民众工作,让他们都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有的是传播宗教、利用宗教,把对方的民众吸收到西方的思想体系中去。

  互联网上的"公知"

  在这个地方我想多说几句第五纵队这个话题,这个历史名词演变到今天,在世界上已经变成了一个通用的说法。包括阿拉伯世界、包括俄罗斯等等,把"第五纵队",特别像杜勒斯说的那些艺术家、知识分子、作家,还有某些披着经济学者和法律学者外衣的知识分子被称为"公知"。这个词顾名思义叫"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当前是一种互联网语言,实际上它的本意并不是一个新东西,早在希腊时代事实上这类人就已经很著名了,只不过那个时候不这么叫,叫什么呢?叫诡辩家和煽动家。自从互联网进入微博、脸谱等等为代表的社交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传统上臭名昭著的诡辩家和煽动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装下,一举成为了我们刚才说的所谓的"公知",他们以互联网为活动场所,以西方国家背后的各种基金为资金支持,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为首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煽风点火兴风作浪到处制造着"春天""颜色",各种各样的革命。一时间,一些传统的国家政权防不胜防,呈现出网络的虚拟空间倒逼现实的政治体制,成为西方国家推行西方的民主,改造不听话国家的一个廉价游戏。法国情报研究中心曾经对所谓的中东革命,叫"阿拉伯之春"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革命的背后有一只幕后的推手,就是美国。美国通过一些专门"输出民主"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深深介入了这场撼动阿拉伯国家的街头"革命",美国突出的相关机构有: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全国民主基金会(NED)、国际共和学院(IRI)、全国国际事务民主研究会(NDI)、自由之家(FH)、开放社会学院(OSI)等。事前根据所谓的西方民主理念培养民主精英,然后在网络上通过大批水军来扩大这批民主精英的影响。进而通过一些偶发的事件,以网络精英为舆论领袖,在网络空间鼓动大众与政府对立。接下来,在美国基金会的支持下,通过网络将网民组织到街头开始街头对抗。法国这个情报研究中心说,在这一阶段,西方主流媒体直接介入,进行片面报道,进一步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对抗政府的行动。再往下,美国等西方领导人公开站出来支持街头抗议,并且对有关国家进行直接的军事威胁,导致这些国家不敢使用武力来平息街头抗议。最终街头运动形成声浪,并且实质性影响到当事国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秩序,逼迫当事国不同政治力量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所谓民意面前选择屈服,要么改组政府,要么领导人下台,最后达到改变这个国家政权的目的。

  (6)苏联是具有尚武传统的国家,打赢了欧洲的两大枭雄,拿破仑和希特勒。还拥有了核武器,拥有了东欧的一些盟国,可以说,二战后的苏联,踌躇满志,想与西方阵营一决雌雄。但是它没有意识到,这时美国对它已经采取的一种全新的决战方式,苏联看不见,也完全没有意识到。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