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军事频道 > 滚动新闻

揭秘热点国家弹道导弹②俄罗斯“双雄”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21日 14:3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扫一扫,立即关注!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微博


原标题:

  主讲人档案

  邵永灵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参与多项军内外重大科研课题

  代表作有:《战争的句号》

  《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海洋战国策》等

  曾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

  苏联为什么能赶在美国前面成功发射洲际导弹?

  又为何以一天一枚的速度列装?

  “撒旦”一共有多少型号,威力到底有多大?

  美苏裁军谈判时,“撒旦”为什么成为焦点?

  失去“撒旦”,对俄罗斯的核力量意味着什么?

  新“撒旦”能否借尸还魂?

  目前的顶梁柱“白杨”系列,与神秘的“亚尔斯”能否担当大任?

  敬请关注,《讲武堂》3月15日10:18播出,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邵永灵教授深度解析,

  揭秘热点国家弹道导弹,之二:俄罗斯“双雄”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一路下滑,空军甚至在长达15年时间内,没有新增过一件主战装备,海军也没有1艘大型主力舰服役。但战略火箭兵是个例外。2011年12月28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瓦季姆?科瓦利上校透露,俄罗斯第二支装备“亚尔斯”RS-24战略导弹系统的导弹团在伊万诺沃州进入战斗值班,“亚尔斯”将与“白杨-M”一起,构成俄罗斯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陆基组成部分的骨干力量。“亚尔斯”和“白杨-M”都是俄罗斯独立之后研发出的新型洲际导弹,在其他军兵种不景气的情况下,一枝独秀的战略火箭兵对于振奋俄罗斯民族精神、确保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白杨—M——俄罗斯第一种完全自主研发的洲际导弹

  “白杨-M”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是“白杨”导弹的改进型。“白杨”是苏联时代研发装备的唯一一种机动发射洲际弹道导弹,1985年进入现役。苏联共装备了360多枚“白杨”导弹,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俄罗斯)装备数量最多的洲际导弹型号。2010年,俄军有近200枚“白杨”导弹在服役,仍然是俄军装备数量的洲际导弹。

  “白杨-M”导弹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1989年9月。按照最初的研制规划,该新型号导弹采用发射井式和公路机动式两种方式部署,由位于乌克兰的“南方”导弹设计局负责研制井式部署的导弹作战系统,由“白杨”导弹的设计单位——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负责研制公路机动式部署的导弹作战系统。

  新型号导弹大量采用“白杨”导弹技术,而且公路机动型号与井式部署型号之间有很强的通用性,两者的差别并不大。“南方”设计局研制的导弹战斗部,安装的是液体控制发动机,弹头搭载有反导突防装置;而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导弹战斗部,安装的是固体燃料控制发动机,弹头不搭载反导防御突防装置。1991年底,“南方”设计局已经完导弹的设计工作,并生产出一枚试验用样弹。正当“南方”设计局按照计划准备于1992年2月中旬进发射场进行导弹飞行试验时(导弹正在向发射场输送的途中),苏联解体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意外使导弹研制和试验工作嘎然而止。

  1993年2月俄总统叶利钦发布命令,由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独家研发“白杨-M”导弹。1994年12月,实施了“白杨-M”导弹的第一次井下发射飞行试验。1995年1月,“南方”导弹设计局将该局设计生产的“白杨-M”导弹样弹及相关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全部转交给俄联邦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南方”设计局与“白杨-M”导弹的研发彻底脱离了干系。

  “白杨-M”原计划进行7次试射,因为进展顺利,实际上只进行了4次。1997年12月25日,塔曼导弹师开始装备第一批2枚“白杨-M”井下发射洲际导弹系统,导弹被部署在原来用于安放SS-19导弹的发射井内。2000年9月,装载到8轴运输、贮存、发射三用车上的公路机动型“白杨-M”导弹开始试飞。2006年,公路机动型“白杨-M”导弹正式装备部队,进入战备值班。

  (1)“白杨-M”有着堪称世界一流的突防能力,这是“白杨-M”导弹的最大亮点,也是俄罗斯在21世纪初,仍然敢和美国叫板的本钱。按照俄罗斯人的说法,“白杨-M”可以突破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世界上任何类型的导弹防御系统。言外之意,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在俄“白杨-M”导弹面前,就是一道纸屏。那么,“白杨-M”的突防设计,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以至于让俄罗斯人如此自信?

  一是除主发动机外,“白杨-M”加装了起补充作用的固体燃料发动机。通过这一措施,导弹推进剂燃烧速度加快,主动飞行段时间减少,美国通过天基红外侦察预警卫星探测、跟踪导弹的难度增大;

  二是导弹战斗部加装突防装置。由“南方”设计局最初负责研制的固定部署型“白杨-M”,战斗部可搭载主动型和被动型诱饵。在弹头姿态控制发动机的作用下,这些诱饵通过战斗编组掩护真弹头。“南方”设计局后来虽然被禁止继续参与“白杨-M”导弹的研制,但其相关的导弹设计资料后来全部交给了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所以,俄罗斯后来的“白杨-M”导弹很可能借鉴或者使用了这样的突防设计。

  三是通过弹头机动变轨实施导弹突防。“白杨-M”在主发动机关机之后,弹头并不是严格按照椭圆轨道飞行,“白杨-M”弹头装有数十个类似于辅助发动机的设备和器件。导弹弹头飞行中可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实施多次机动变轨飞行,这就使得反导系统很难计算它的飞行弹道,当然也就无法对它进行拦截。

  对于“白杨-M”导弹的突防性能,俄军事专家们宣称,美国侦察卫星虽然对“白杨-M”导弹的所有试验发射实施了严密监视,但只监测到了导弹飞行的部分参数,始终难以找到对其有效拦截的办法和途径。至于说“白杨-M”导弹是如何摆脱监视和跟踪的,美国人至今仍然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除了突防性能外,“白杨-M”导弹的命中精度也明显提高。导弹的圆概率偏差达到200米左右,比“白杨”导弹的350米提高了几乎一倍,也创下了俄罗斯(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命中精度的记录。

  还有,“白杨-M”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不需要专门建立新的发射装置,可以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能与现有的作战指挥和通信系统兼容匹配。据俄方称,只需要在发射井中安装30%的新设备,其余的稍加改装即可。这与苏联时期一种导弹一套发射装置、彼此之间完全不能兼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白杨-M”导弹在俄国内受到了高度赞扬,被称作“镇国重锤”、国家安全“基石”。俄军方多次宣称,“白杨-M”将成为2020年前国家陆基战略核力量主体。“白杨-M”导弹之所以“挑起”俄战略核力量“大梁”,除了性能优异之外,同俄罗斯战略核武器发展的大环境也有密切关系。

  冷战结束后,苏联原本完整、系统的国防工业体系被拆得七零八落。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几乎全部的苏联战略核力量,但苏联大约75%的战略导弹研制、生产企业却归属于其他国家。比如“白杨”导弹,虽然由位于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企业研制和总装,但其惯性制导组件生产工厂却在国外。

  (2)俄罗斯国防工业的这种重组、变化,对俄罗斯战略导弹的后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它战略导弹型号,不能自主研发生产的情况下,第一种由俄罗斯完全自主研制、生产的“白杨-M”,自然被寄予很高期望。也可以说,除了重视、依赖“白杨-M”导弹,将其作为俄战略力量“顶梁柱”之外,俄罗斯很难有更好的选择。那么,俄罗斯核武库中的“二当家”又是谁呢?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