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3)其实,自海湾战争到今天,网络始终扮演着空权信息化战争的辅助者、支撑者的角色。正如空军在一战后,一直是陆海军的辅助力量,到科索沃战争时,却单独打赢了一场战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整个世界都被网络连在一个电磁空间内,单独的电磁攻击战,或以网军为主,以陆海空军为辅的战争,也有可能会在未来出现。
美军的“制网电空间权”
2005年3月,美国防部公布《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天、电磁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六大空间。电磁与网络密不可分,但又不完全相同,应该说,电磁空间是网络空间的基础,网络空间是电磁空间的延伸。
于是,在传统的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之后,军事理论界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制网电空间权”这样一个名词。
之所以称之为前所未有,是因为自传统的陆权文明,到海权革命、空权革命,直到制天权的兴起,战争变革始终是在有形空间内进行。而网电空间却是一个人造的虚拟空间,指的是由互相依赖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结成的一个网络。在现实世界中,这种网络是无法进行空间定位的。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对战争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
引领这一轮变革的先行者又是美军。自从美国接过具有政治血缘关系的大英帝国的衣钵之后,就把地理大发现的后续篇章演绎得有声有色,先后开辟了大气层空间,电磁空间,太空空间和超越物理空间之外的心理空间。
早在二战期间,电磁空间的争夺战就已经开始发挥重大作用。无线电的出现,使得军队的遥控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也使得机动部队在高速运动当中进行信息传递成为可能。很少有人还记得这样一个事实,也就是大力推动了闪电战发展的德军名将古德里安,他最早就是一个无线电兵。而无线电兵在当时绝对是一个高新技术兵种,相当于今天的网电战士。在二战初期,德国坦克的装甲与火力都不如盟军,但是,它对无线电技术的重视,再加上优越的机动性,团队的协作精神,多兵种协同能力,终于使得德国的装甲兵能够在战场上压制敌手,控制战场。
在二战当中,雷达的出现成为又一种深刻改变战争形态的新装备。它宣告了一种全新的侦察搜索方式,对海战和空战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
当然今天看来,这些武器和战斗方法都非常原始,但它们却拉开了新型战争的序幕。
二战以后,美苏冷战。双方武器装备和战争思维大致旗鼓相当。但微妙的差异也潜伏其中。苏联虽然对二战中的电磁战教训进行了总结反思,但总的来说,苏军更注重的仍是纯战斗单元的更新,也就是说坦克、飞机、火炮、导弹等等;而美军不仅注重硬件的发展,更加注重软件的研究和发展,特别是电磁技术,并不断将它转化为战斗机器的一部分。这使得在冷战初期军事技术形态相似的美苏军队,到冷战结束时候已经变的完全不同:苏联拥有数百万大军、几万枚核弹头、十几万坦克、火炮、飞机,看起来是庞然大物,把机械化时代的张力膨胀到了极致,但是美军却借助电磁技术,不仅赋予传统武器以越来越精确的打击力,而且对整个军队的指挥、控制都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4)由于忽略了未来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苏联军队落伍了;因为捕捉到了未来技术发展和军事革命的生机,美国实现了飞跃。海湾战争展现出的军事代差,几乎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军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一样,差距太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加之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电磁对抗,迅速成为常规战争的基本形态。无论是现代化的武器,还是现代化的战争,电磁部分所占比例都开始超越火力的部分。
网电空间改变了什么
冷战期间,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的阶段,战争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电脑、手机的普及,全球信息化进程日趋加速。电磁空间开始被更大的网电空间所笼罩,战争形态相对于冷战刚结束时的海湾战争时期,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战争的地理边界日趋模糊,无所不在的虚拟空间处处可以成为战场。以往,一方的军队如果擅自越过对方的国境线,那么这就算是入侵行为。为了防止这种行为的发生,一般国家要在自己的边境部署军事力量打击对方。而在进行部署的时候又往往要借助一些有利的地形设置防线。在中国,边防和边关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可是在网电空间面前,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境线,军队部署的军事线,自然地理的障碍线统统都不存在了,都不能挡住网电空间的蔓延和渗透。而且蔓延速度是在以光速进行。这就是我在前面讲到的,“国防”的概念已被彻底突破。以往,国的概念主要是领土、领海、领空。但是现在,你的陆海空老空间里可能不会有任何敌人、敌机、敌舰,但你的大气层外有卫星在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你国家的通讯、交通、电力、金融等等各种领域都处在巨大的颠覆和毁灭威胁之中,你比以前要脆弱得多。正如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所表明的那样,你为保卫老空间准备的那些武装力量,在新空间的战争中完全无能为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军事系统深深依赖,民用系统也深陷其中。如交通系统的管理,电力、自来水系统的控制。可以说无网不成国。假如一个国家的网络渗透能力足够强,那么通过网络控制,你可以直接瓦解对手的现代文明基础,而根本不用再发动几十万大军的地面进攻,也不需要千机大轰炸的战争,更不需发动核攻击。因为网络袭击可以从任何地方发起,现代网络技术也可以隐蔽自己发起攻击的地点和隐蔽自己的身份。而且,无论是袭击者,还是被袭击者,他的身份都是多样的,他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军队,还可以是民间组织,甚至是毫无组织的个体户。这就是世界上俗称的“黑客”。因此,现代军队的形态也开始出现不确定性。如果说“9·11”事件的发生,基地组织颠覆了制式化的战争模式,那么网电空间战则又一次对机械化时代的战争体系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新的肢解。
(5)有了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的概念和理论,就要有相匹配的海军、空军、天军等等。同样,有了制网电权这样一个概念,也会有与之相匹配的网电新军。那么美国作为这一轮军事变革的先行者,很早就将之付诸实践。
神秘的美军“140部队”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说过,在不同的技术环境下,要求不同素质、不同性格的士兵。“教育水平落后的军队,在农业文明的浪潮战争当中有代表性的徒手搏斗中,能勇猛善战;在工业文明浪潮战争当中,也能战胜敌人;但在信息文明浪潮的军队当中,他们犹如是一堆废物,亦如那些毫无文化知识的制造业工人。”
1995年,五角大楼开始组织第一批“黑客”,在网络空间与对手展开全面的信息对抗。两年后,第一批国家级“网络战士”参加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组织的秘密演习。之后,美国国家安全局每年都从全美各大院校招募大量的计算机、数学、语言学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据外国的媒体报道,国家安全局还试图从更大的范围招募黑客。2012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参加一个“防御形势”国际黑客大会时发言,鼓励民间黑客参与到国家网络行动中来。
据相关专家评估,目前美国的专职网电战部队的总人数已经接近9万。从规模上来说相当于七个101空降师。不仅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望洋兴叹,就是俄罗斯、日本等这些大国,也就是这些所谓的网电技术大国也难以望其项背。
这种规模的膨胀扩张,必然引发指挥的困难。因此,将散兵游勇式的新战士变成有组织、有建制的新军队,是势在必行的选择。
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家安全第16号总统令”,组建了美军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支“黑客”部队——“网络战联合功能司令部”。这支部队由世界顶级的电脑专家和“黑客”组成,包括了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其他部门的专家,所有成员的平均智商在140以上,因此也被外界称为“140部队”。
掌控网电空间的绝对优势,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军事领导人、美国高层智囊们的一致共识,各类政策性的文件层出不穷,从宏观到微观,越来越清晰地描绘着这一新空间战争的形态,体现着美国主宰这一战争形态的决心和计划。
从2008年起,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国防部,陆续推出应对网络战争的报告。奥巴马上任不到4个月,就将网络战争视为“最严重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挑战之一”,承认网络战争“从理论走向实战”。五角大楼甚至提出“网络威慑”这样一个概念。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网络自由”演讲,大力推行网络外交,美军开始组建网络司令部,美国的社交网站助推中东西亚北非的动荡
2009年11月,网络安全公司发布了一个报告,叫《近在眼前:走进网络大战的时代》,报告的作者是美国国土安全局前顾问保罗.库尔特,他对20多位国际关系专家以及网络安全专家进行采访后完成了这份报告。报告认为,大国正积蓄力量警惕网络冷战爆发,备战网络战争的国家,以美国、以色列、俄罗斯和法国最积极。报告还称,“尽管目前还没有看到国与国之间爆发网络大战的迹象,但这些大国都在为建立日益完善的网络攻击武器而努力。许多案例证明,网络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全球网络已经进入网络冷战的时代”。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副局长说:“20到30年之内,网络战争将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唯一不能预测的,是网络大战可能会对未来社会造成的影响。”
2010年5月21日,美国网络司令部开始正式运行,由四星上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兼任司令,办公地点就设在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内。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还宣布,网络司令部隶属于美国战略司令部,这表明美国已经将网络战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作战方式来看待。
2011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新加坡演讲的时候首次表明,在确认遭到来自他国网络袭击的时候,可以将其“视为战争行为并以武力还击”。美国已经成为网络战争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