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军事频道 > 维和英雄江汉刚 >

忠诚使命篇:艰难的抉择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30日 13: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风景优美的利比里亚,夜静得出奇。
    时钟指向凌晨2点,江汉刚还在"翻烙饼"。胃部剧烈的疼痛刺激着每一根神经,更让他难以入眠的是,他带领的维和分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起因源于联利团请求他们修建一座桥。
    利比里亚的版图上,有一条名叫"Gee"的河流蜿蜒流淌。这条河上原本建有3座简易桥,由于长期战乱,加之年久失修,大都严重损毁,车辆无法通行。尤其是连接哈珀港与内地的那座桥坍塌后,严重影响了沿海港口与内地的陆路交通,海运到港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需要绕道数百公里运达目的地。
    几年前,利比里亚政府就要求联利团帮助重建这座桥。但由于建筑物资极度匮乏、施工难度大,多支维和工兵分队相继婉拒了联利团关于修桥的请求。
江汉刚带领的第七批维和分队,以优质高效的施工创造了"中国质量"和"中国速度"。利比里亚政府和联利团早就悄悄"瞄"上这支作风过硬、敢打硬仗的中国工兵。
就在维和分队预期任务接近尾声、筹备授勋仪式、准备休整回国之际,联利团正式向他们发出修建"Gee"河大桥的请求。
    江汉刚一向说一不二,但这一次,着实让他有些犯难。
修桥的困难明摆着:大本营距施工点186公里,其中还有50公里的烂泥路,运输补给困难;利比里亚政府能提供的架桥物资非常有限,且不能保证配件齐全、及时到位,能否在回国前完成任务是个未知数;密林深处盘踞着反政府武装,因利益问题还时常发生火拼……
    江汉刚决定亲自现地勘查后再做回复。他带领作战组的同志颠簸了7个小时才赶到大桥旧址,不由倒吸一口冷气:40多米宽的河面上横卧着一座四跨简易公路桥,土质桥面经雨水冲刷,裸露出直径一米多的圆木纵梁,第一跨已经坍塌,原本5米宽的桥面只剩下不足1米;桥头热带雨林遮天蔽日,一人多高的蚁丘纵横错落,桥下黑褐色的河水湍急汹涌,岸边时有鳄鱼出没;连接桥梁的我岸公路坡陡崖险,对岸又是急拐弯,树林深处还有一处反政府武装分子据点,扎营施工的危险系数很高;……工程机械无法展开作业。
原桥已失去修复意义,重新架设是唯一的选择。考虑到时间节点和利比里亚政府的保障能力,最好的方案是架设一座钢结构贝雷桥,但必须采用双排桥桁结构,才能达到联利团提出的承重50吨的要求。
    此论一出,立即在临时党委和官兵中引发争议。
    受种种不利因素制约,架设这座50米长的跨河贝雷桥,保守的估算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可离归国的日子也只有20多天,时间不允许;授勋准备和绥德鲁机场抢修两项重大任务已经展开,再抽组人员架桥施工,人手也十分吃紧;分队里只有3人架设过单排钢桥,施工经验和技术力量都严重不足。最让大家担心的还是人员安全,由于无法展开机械作业,上百吨的钢桥只能靠官兵手抬肩扛、跨河拼装,施工安全没有十足把握。
    架桥的风险,江汉刚比谁都清楚。尤其是官兵生命安全,更是"保底工程"。7个多月来,部队在异国他乡的恶劣环境执行维和任务,尽管成绩令人兴奋,但江汉刚同一班人的心却始终悬在嗓子眼儿。大家共同期盼着授勋仪式结束后,尽早把部队安安全全带回祖国,给维和工作划上圆满句号。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冒出这样一项高风险的任务,万一哪个环节出岔,且不说前功尽弃,更没法向组织和官兵家人交待!
    其实,江汉刚并不是没有退路。施工条件不具备、物资器材保障困难等等,都可以作为推辞和拒绝的理由。
    架!还是不架?
    那几天,江汉刚的案头铺满了架桥的资料、图纸和改得密密麻麻的各种方案。
    那几天,他在营地与大桥间来回奔波,共计组织了5次现地勘察,带回一组组现地测量数据和一张张手绘架设草图。
    那几天,他几乎踏破了作战组的门槛,每天进出十多次,反复召集参谋人员集体研究,论证架设方案……
    越睡越清醒的江汉刚索性穿衣起床,他吞下一把止疼药,轻手轻脚来到作战组,叫醒了刚刚入睡的组长刘建远:"建远,你架过这种桥,组织一次架桥培训,战士们几天能够入门?"
    刘建远思酌了一会儿,说:"至少两天。"
    "好,你帮我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我考虑,压缩机动、设营时间,在物资全部到位前,还能抢出两天半,明天就挑选党员骨干,组织突击培训。"
临时党委会上,江汉刚抛出架桥的三条理由:第一,帮助利比里亚恢复重建,是维和部队的重要职能,我们有责任尽全力打通这条交通大动脉;第二,我们远涉重洋执行维和任务,事事关乎国家形象和军队荣誉,打好这最后的"攻坚战",就能多挣一分;第三,我们不架,任务势必落到下批维和工兵的肩上,甩包袱、留尾巴,这不是中国工兵的作风。
    紧接着,江汉刚将悉心准备的可行性方案和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和盘托出,请班子成员一起研究论证。
    分析入情入理,方案科学严谨,数据详实精准。江汉刚甚至还考虑到,如果第一批人员回国前不能完成任务,第二批回国人员将利用十天的时间差继续战斗。
    党委班子的思想渐趋一致--不仅要架、而且要高标准!
第二天,江汉刚把这份凝聚着中国维和工兵集体智慧的架桥方案呈报给战区司令部。
最后的攻坚战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