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川藏线,又称为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甘孜、德格,进入西藏昌都、邦达;南线经雅江、理塘、巴塘,进入西藏芒康,后在邦达与北线会合,再经巴宿、波密、林芝到拉萨。《新川藏线传奇》第十集,本集为大家讲述发生在波密县城到林芝县八一镇之间的故事,敬请关注!
穿越波密美景
就在一个小时前,由于下雨,路面湿滑,这辆黑色轿车在高速行驶中爆胎,不慎打滑而四脚朝天地翻滚到了靠近山体的路边,所幸的是一车人都平安无事。然而在人烟稀少的川藏线上,如果遇到交通意外,救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川藏汽车部队每次上线都会营救一些遇险的地方车辆。某位遇险藏族群众感慨道:“我们藏族人说的菩萨兵。今天没有他们的话,我们半天捞不起来,肯定要在这儿待一个小时,甚至一天。一句“菩萨兵”道出了藏族同胞对川藏线官兵发自内心的感激。十几分钟后,在官兵们的齐心协力下,事故车辆终于被成功翻了过来,安排好拖车后,汽车兵又继续赶路了。看来,坦途和美景的出现并没有挡得住川藏线潜在的行军危险。
虽然细雨绵绵,然而阴霾天气丝毫遮蔽不住波密迷人的无限美景。由于地形原因,印度洋湿润的空气漂流至此,给这里带来充沛的降水,因此这里植物生长的郁郁葱葱,清新的空气叫人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周围雪山的出现,你会觉得恍惚间自己来到了江南的某个小镇。穿梭在如诗如画的原始森林中,第一次走上川藏线的新兵庞洪显然已经被随处可见的美景迷住了双眼。
也许是为了欢迎我们的汽车兵,不知不觉中,太阳悄悄爬出了云层,不大工夫,高原江南波密的山林大地向我们展开了灿烂的笑容。双目掠过之处,大片的油菜花、青稞地把田野涂抹的色彩斑斓,一片油画般的天国图画就这样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刚刚走过田园风光,紧接着我们就进入了绿色林海。在一阵阵如波涛般涌动的竹林海浪里穿梭,汽车兵们犹如在大海里搏击惊涛骇浪一样感到了酣畅淋漓。或许,这同样是汽车兵深深迷恋这条高原天路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一上午都是美景相伴,就快到达中午的休息地通麦兵站了,然而汽车兵们说,前面马上就要通过一处危险路段——102塌方区了。在川藏线,“仙境”与险境似乎总是相伴而生。记者好不容易松弛的心情还没有完全紧张起来,被汽车兵谈之色变的塌方区就要出现了。
跨越102塌方区
102塌方区是川藏线上最著名的一个塌方区,在整治之前,这个地方如果一遇大雪或者暴雨,砂石随着水滚滚而下,就造成很大的塌方面,在历史上曾经堵车,经常一堵几个月,甚至半年。
特别当时车况不好,每个连队由专门的驾驶员组织专门的学员推车过去,当时很危险。往往通过这段路要一两个小时一个车队才能过完。必须逐台通过。
在兵站部领导和车队干部的指挥下,车队逐渐靠近了塌方区。从河谷的角度拍摄过去,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塌方区的全貌,在这样的景象面前,我们才会体会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而车队就在塌方区的正下方快速通过。
今天我们的车队从一出发开始,路旁的风景就美丽如画,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多危险,比如说我身后的这个塌方区,由于它属于102道班所管理,因此,它也被人称之为102大塌方区,这个地方常年会出现泥石流和塌方,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比很多年前要好了许多。在塌方区的两侧有水泥浇灌的挡墙,这个挡墙是2003年的时候修建而成的,当时不只修在塌方区的两端,整个路段都被修得完好无损。然而,没有多久,这个塌方区的中段就又被泥石流冲毁了,在不断的修复和管理之下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由于正值初春季节,这里的气候相对温和,因此我们没有看到塌方区泥石流肆虐的狰狞面目,然而这里还是会不时有石头滚落而下。
由于它地质的脆弱,102这个地方塌方还是每年都有,而且还是经常发生,对我们车队还是时常造成一些堵车,对官兵的生命安全还是有很大的威胁,当然,像以前那种一堵堵几个月的情况现在已经没有了。
驶出102塌方区就快到中午的休息地——通麦兵站了,此时已是中午的11点了,如果不出意外,明天的这个时候,我们的运输车队将抵达目的地,完成运输任务。经过一路的艰难险阻,看到希望的我们激动不已,然而汽车兵告诉我们,川藏线上最危险的地方就在前方。正对着我们的这座山上就是被汽车兵们俗称为“
迫龙天险
迫龙天险是我们整个川藏线最险的,所有的驾驶员都虚,到这一段路上没有一个师傅敢说他的技术好。迫龙天险可以说是我们西进最后一道坎了。
由于车队通过迫龙天险之前,尖刀车要提前到达另一端进行交通管制,清空这段路上的所有地方车辆后车队才能通行,因此直到下午4:30分,车队才开始出发。行军车队的这一特殊举动更加让我们忐忑不安,迫龙天险到底有多险?等待我们的又将会是怎样的情况呢?我们摄制组跟随头车驶过通麦大桥,来到了迫龙天险。趁着这段空隙,我们记者下车感受了一下这条连经验丰富的川藏线老兵都十分惧怕的“迫龙天险”。
跟随车队我们现在走上了迫龙天险,一站到这里,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险,也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连驾驶技术一流,经验丰富的老汽车兵们都害怕走这条路。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条路也就是
2004年,就在迫龙天险,扎木兵站的三名官兵在执行运输任务通过这里时,汽车不幸滑到悬崖下面的湍急江水里,整整6年过去了,依然没能找到汽车残骸以及牺牲官兵们的丝毫踪影。
在这样狭窄的山路上行驶,两台迎面行驶的小汽车会车都非常困难,车体很容易滑下悬崖的急流中。而对于一支庞大的运输车队来说,危险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也明白了对地方车辆施行交通管制的原因。
一个小时后,浩浩荡荡的车队正式开始了
汽车兵们说,迫龙天险险就险在车需要紧贴山崖走,而头顶上方是根基不稳的山石,下方即是奔腾飞溅的江水。要顺利通过这里,除了靠技术和勇气,还要靠运气。
走上迫龙天险后,大家的话似乎都变少了,在这里集中精力控制方向盘和油门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情。
转暗的天色遮蔽了不少我们记者视觉上的恐慌,虽然看不清更多路途的艰险,然而未知更加让人感到惶恐不安。在几乎令人窒息的暮色苍茫中,一支行军车队顽强地行走在离天最近、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的漫漫川藏线上。
不知不觉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在走完了迫龙天险三分之二的路程时,我们在拐弯处看到了后面的车队,这也是这段路上惟一一处可以看到车队纵深的位置。夜色中,盘山路上的车灯是那么的美,美的让人感动。这微小但倔强的亮光不正是川藏线官兵对这条高原奇路执着而火热的情怀吗?走夜路向来是汽车司机忌讳的事情,在迫龙天险开大车走夜路,汽车兵们心理承受的压力我们可想而知。
然而川藏线汽车兵就是川藏线汽车兵,尽管在孤独漆黑的暗夜里行军,但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以及顽强的意志,勇敢的汽车兵再一次闯过了号称川藏线最危险的迫龙天险。就在大家都长出一口气的时候,为摄制组开车的司机陈钢却一直沉默不语。经记者询问才得知,原来是每当走过川藏线最后一道天险时,陈钢都会想起牺牲的亲密战友。
为了不影响汽车驾驶,我们没有打开车内的灯光,但是在黑暗中我们记录下了这段对话,这也是我们踏上漫漫川藏线十多天来,老兵陈钢第一次向我们讲起他的战友和这条高原奇路的故事。他的一个老乡一大早赶回去给大家煮饭,坐头车上去,路已经走完了,已经进入水泥路了,刚好前面修路,早上雾又比较大,车子过去的时候刚好轮胎出现问题,从山上滚下去了。说完,班长眼眶湿润了。
在只言片语以及混合着沉默的对话中,在似乎可以遮蔽一切的黑暗中,我们小心翼翼的感受着川藏汽车兵对这条西部奇路、以及牺牲在这条奇路上亲密战友的满腔深情。直到我们行至目的地鲁朗兵站,灯光下我们才发现司机陈钢早已经是泪流满面。
此时,在鲁朗兵站的车场上,又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十多天来,虽然我们与汽车兵一路同行,但直到这一刻,我们才第一次感受到这些汽车兵乐观坚强的身躯背后那棵柔软的心。川藏线的路很窄很险,但是汽车兵却用勇敢和无畏走出了生命的宽度。他们的情感虽然从不像外人诉说,然而他们对军人这份职业的忠诚、对祖国山河的热情拥抱,三千里漫漫川藏线会永远铭记……
清晨,车队又启程了。今天的路程不算长,只要翻越过这座并不陡峭的色季拉山,车队就将到达此次行军车队的终点站——林芝县八一镇了。
在驶过山顶大约
行程结束 终抵林芝
看到车队尾车走下了色季拉山,连长何跃斌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伴着美景,车队驶入了林芝县八一镇,上午十点半,车队顺利抵达目的地。
在这条充满艰险的三千里漫漫长路上,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勇敢的绿色洪流,驻守在我国西南边境偏远地区的每一个边防哨卡才有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至此,该连执行的川藏兵站部2010年第一批西进运送物资的任务圆满结束。
跟随行军车队来到这里,记者们也感到轻松了许多。听老兵们讲,从林芝县八一镇开始一直到拉萨,路途都比较好走,几乎和内地的公路没有太大区别,因此,摄制组的拍摄句号也就划在了这里。
卸完物资,还没来得及清理身上的灰尘,一路同行的汽车兵们就急着向我们赶来,在满是春意的桃花林里,我们和并肩走过川藏线的这些汽车兵兄弟们进行告别。在我们的请求下,摄制组全体成员庄严列队,向这些勇敢的汽车兵致上了一个并不算标准的军礼。
此时此刻,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并不算威武的方阵,然而他们是漫漫川藏线上英雄的汽车兵,他们用忠诚和勇敢日夜兼程地行走在西部高原之上,履行着军人的神圣使命。
分别11天之后的
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一支由我们的士兵兄弟汇聚成的车队,正蜿蜒地行走在西部高原清冷的夜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