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军事频道 > 全部图文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发布时间: 2013年08月20日 14:3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扫一扫,立即关注!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微博


原标题:

  主讲人档案

  孟祥青,国防大学教授,学科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研究,

  主要代表作有:

  《中国国际角色转变与对外安全战略选择》、《中国安全:两难与出路》、《中国发展让世界放心》、《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环境》、《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安全》等学术著作20多部,

  曾获各类教学和学术研究成果奖20多项,

  曾被评为国防大学特优教师,获全军院校育才奖。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有多复杂?面临着哪些方面的主要威胁?

  随着我国和平崛起,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正处在怎样的战略摩擦的高发期?

  新的威胁接踵而至,怎样改善我们的安全环境?

  如何适应新的变化,提出新的思路、运用新的策略、应对新的挑战?

  国防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怎样才能实现我国长治久安?

  敬请关注,《讲武堂》8月17日10:18播出,

  国防大学孟祥青教授,深度解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各位观众好,欢迎来到《讲武堂》,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大家知道,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和过去相比越来越复杂化了,而复杂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这些因素如果你处理不好、处理失当,很可能给国家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和挑战。特别是最近两年,大家看到我们周边一些热点问题突出了,争端在加剧。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如何正确认识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如何去维护国家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如何去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方略来加以应对。所以今天,我想主要围绕着四个内容来进行展开。

  第一个内容就是对我们当前周边安全环境作一个总体判断,这个总体判断应该怎么样来认识。第二个内容是围绕着当前的一些热点,特别是钓鱼岛争端和南海争端在加剧,如何来认识。第三个问题就是对我们中国面临的地缘环境的特殊性,应该怎么样来认识。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谈一个大的背景就是中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响,所以我们正处在一个战略摩擦期,如何去应对。

  我们先谈第一个问题,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要作一个总体判断。如果和冷战时期相比,我想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周边环境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冷战时期,我把那个时候我们面临的周边环境概括为三句话,就是三个特点,叫总体严峻、局部改善、安全问题相对单一。冷战结束以后,九十年代,也就是冷战刚结束的九十年代,把我们周边环境也概括为三句话,三个特点,叫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这是第二个时期。第三个时期就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的安全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就是在总体稳定不变的背景下,在局部严峻的一面有所发展,安全问题更加复杂,而且安全的风险在加大。

  那么冷战时期为什么说是总体严峻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冷战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美苏争霸,美苏所领导的两个军事集团激烈对抗,两种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地对峙。那么,美苏对抗引起的冷战格局虽然没有发生热战,也就是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但是冷战时期世界大战的危险却始终存在,美苏争霸引起的几次重大危机都差点导致人类走向大战的深渊。所以,那个时候总体面临世界大战的危险是我们面临的周边环境的一个大背景,这是总体严峻的第一个体现。第二个体现,如果大家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上半期,我们周边都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主要对手和主要威胁,而且在不同时期都打过自卫反击战。所以这也是我们冷战时期面临的总体严峻的第二个特点。但是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进入到九十年代,1991年苏联解体了,两极格局瓦解。这个时候我们的周边环境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把九十年代我们周边环境的变化概括为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这个总体稳定,它不是个抽象概念,是有具体含义的。比如说1991年苏联一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打世界大战的结构不存在了。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不再面临世界战争的威胁,那么苏联一解体两极格局瓦解,长期以来在冷战时期来自于北方这个威胁,就是前苏联在一段时间的威胁解除了,今天中俄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还有就是冷战结束以后,我们几乎和周边所有国家的关系都程度不同地得到了改善,特别是经过长期的和平谈判,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我们陆上边界问题绝大部分解决了,具体地说我们有十四个陆上邻国、十四条陆上边境线,至今我们全部划定的是十二条,现在还有两条没有划定。一个是中国不丹,一个是中国印度。所以我们说我们陆地边界基本解决,这是我们总体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那么为什么说九十年代开始我们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化了呢?我想复杂化主要表现在我们传统威胁没有完全消除,就是国家的主权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情况下,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挑战也在不断地上升。比如说来自于三股势力的、来自于生态环境、来自于能源安全的,甚至网络空间、太空,这些新安全领域的挑战开始变得突出了。

  (1)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我们周边环境还在发生进一步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可以概括为总体稳定不变的背景下,局部严峻有所发展,安全问题更加复杂,而且安全的风险在加大。我们看到在陆地边境问题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在我们周边环境当中,首先来自于西部,也就是三股势力的威胁始终存在,这是哪三股势力呢?

  一个是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再就是国际恐怖主义,这三股势力的威胁始终存在。那么在西南方向,虽然中印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基本稳定,但是中印终究还存在着12.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端。两国围绕着领土争端早已达成共识,就是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是西南边境仍然有着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再就是我们看到在东北亚这个方向,朝鲜半岛始终存在着变数,而朝鲜半岛的形势和我们国家的安全是密切相关的,这种密切相关不仅因为朝鲜它是我们的邻国,邻国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我们的安全神经,而且还因为朝鲜不是一般的邻国,如果我们了解历史的话,在我们中国所处的东亚地区近代以来,一百多年历史上,在这个地区几乎发生了四场大规模局部战争。而每一场战争,几乎都是朝鲜半岛问题引起,甚至都将我们被动卷入,给我们国家的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无一例外。比如说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5年到1911年的日俄战争,还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再就是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如果大家了解历史,这几场战争几乎都是半岛问题引起,都将我们卷入,也给我们国家的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朝鲜半岛和我们国家的安全仍然是密切相关的。

  (2)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主要的安全威胁来自于海上,海上的威胁还在上升,海洋安全形势进一步严峻,这是冷战结束以后,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一个总体判断。那么,我国当前面临的最紧迫课题是哪些方面呢?

  我记得十八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高度关注三大安全领域,一个是海洋,一个是太空,一个是网络空间安全。而高度关注的三大领域都被我们称为是新的安全领域,第一个就是海洋,而且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个目标。今天的中国只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我们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有许多指标,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地位作用在不断提升。但是今天呢,我们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确实比较严峻,这个严峻性我们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比如说我们的一些海域被分割、一些资源被掠夺、一些岛礁被占领,这个情况确实存在着。

  首先在东海,中日围绕着东海划界、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尤其是钓鱼岛之争在加剧。我们都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因为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一个岛礁谁最早发现最早占有最早管辖就应该是谁的。钓鱼岛是我们的,因为这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占有、管辖的岛礁。据各种历史记载,我们比日本人发现钓鱼岛至少要早五百多年。钓鱼岛是由十一个无人岛组成,历史上就没有住过人,面积加在一起也就5.6平方公里左右,那么最大的岛——钓鱼岛本岛也就3.8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它的海域面积大,1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的面积。

  我们知道钓鱼岛过去没有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首先它是日本窃取的结果,日本当年之所以能够窃取钓鱼岛,那是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结果。1895年1月在清政府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日本通过了一个内阁决议正式窃取了钓鱼岛。从那个时候到去年9月10号日本采取购岛行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钓鱼岛本是我们的领土,但是日本却采取了屡屡的举措在钓鱼岛不断地采取单方行动,来宣示它的所谓主权,体现它的所谓单方掌控。

  (3)其实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的争端,确实是达成了共识的,这个共识就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日本政府今天连争议都不承认。所以,中日两国当年曾经达成的这种搁置争议,被日本完全破坏,日本是挑起钓鱼岛争端的罪魁祸首。那么日本政府为什么今天连争议都不承认,甚至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呢?

  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面至少有这么几大原因和背景。第一个背景,争夺岛礁对改善日本的地缘环境,它的意义非同一般。日本是一个领土面积狭小没有防御纵深的国家,这个国家的领土面积不到38万平方公里,而且呈现出南北长东西窄的地理特征,南北长约2400公里,东西最窄处只有三四百公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国家没有防御纵深。所以我记得有的日本媒体说过,别说战争,如果日本发生大规模的地震,日本人连跑都没地方跑,一跑就跑到海上去了,没有防御纵深。所以从1868年日本走上明治维新资本主义道路以后,就把国家目标定位在开疆拓土争夺生存空间上,从而走上了军国主义对外发动战争的道路。但是二战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再也不可能通过战争的方式来掠夺领土,怎么办?把目光瞄向海洋争夺岛礁。根据1982年新的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国家拥有一个岩礁即可拥有十二海里的领海,拥有一个岛不仅拥有十二海里的领海,还可以拥有二百海里专属经济区。所以这样一个新的规定,对日本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所以争夺岛礁的背后是争夺大片的海域面积,而争夺大片的海域面积,说到底对改善日本的地缘环境它的意义很大,这是第一个背景。

  第二个背景,岛礁周围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渔业资源对日本具有战略意义。日本不仅是一个领土面积狭小没有防御纵深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严重缺乏战略资源。可以说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石油天然气,日本都要依赖进口。你说钓鱼岛上有什么,十一个无人岛,可以说上边没有任何战略资源,但是我们都知道钓鱼岛位于中国的东海大陆架上,而东海大陆架也被称为是当今最富含石油、天然气的海域之一,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我记得1968年联合国曾经派了一个科学考察团到钓鱼岛海域科考,得出的结论是这片海域蕴藏的石油量30—70亿吨。所以东海大陆架发现了石油天然气对日本的诱惑太大了,这是第二个背景。

  第三个背景就是日本集体右倾化,政客捞取政治资本的需要。我们知道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对历史问题始终没有进行深刻的反省,而且在二战结束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社会出现了三次右倾化的浪潮,第一次是五十年代,而那次右倾化的浪潮使得像日本岸信介这样的甲级战犯当了日本首相,他曾经三次组阁。那么第二次是八十年代,而那一次日本社会的右倾化主要表现在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以后,日本国内开始出现一种情绪,要求成为政治大国,特别是要正常化,所谓的正常化。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开始活跃。那么第三次浪潮,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最近两年,日本社会这一次右倾化的浪潮主要表现在几十年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势力一直在推动的修改和平宪法,行使集体自卫权,把自卫队改为国防军,特别是修改和平宪法的诉求在右翼势力那里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而今天开始加速推动。所以我们看到安倍首相在这一次参议院选举获胜以后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的第九条,要进一步推动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是日本进一步右倾化的主要体现。

  (4)这次日本集体右倾化的泛滥,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过去二十年日本的经济萎靡不振,被日本媒体称为失去的二十年。而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整个日本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不安和焦虑,尤其把中国的快速发展,认为对日本构成了这样一个威胁。所以今天世界上存在着中国威胁论,而中国威胁论最早的风源之一,就是起始于日本,

  这是大的背景。尤其是安倍政府,通过炒作钓鱼岛问题,渲染中国威胁,来获取选票,这也是导致钓鱼岛升温的一个重要背景。

  第四个背景,就是日本争夺钓鱼岛也是为了长期牵制遏制中国的需要。冷战结束以后,日本把它的防卫中心越来越从东北方向转向西南方向,东北方向主要防范前苏联和俄罗斯。冷战时期,日本始终认为来自于苏联的威胁是它的最大威胁。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在不断地调整它的防卫中心,在日本看来,来自于俄罗斯的威胁在相对下降,而来自于所谓西南方向的威胁在不断地上升。日本最近在2010年制定的防卫计划大纲就是未来十年日本的防卫政策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在安倍参议院选举获胜以后,已经正式地把防卫计划大纲中期报告提了出来。根据这个中期报告,日本不仅把它的防卫重心越来越转向西南,而且越来越把中国视为它的主要威胁。在日本看来,朝鲜是它最大的现实威胁,中国是它最大的潜在威胁。尤其是新的中期报告把日本的防卫力量越来越向西南诸岛转移,主要部署在我们钓鱼岛的周围方向。我们看看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它处在台湾的东北、日本的西南,我们大陆的正东,正好处在所谓第一岛链的一个关键之点,所以日本通过炒作钓鱼岛危机完成在西南所谓诸岛的军事部署,等于在第一岛链的一些关键点、关键环节加强它的所谓防卫力量。那么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长期牵制围堵中国的需要,把中国死死地封锁在东海这样一个近海近岸的防御范围之内,使中国出不去,我想这是第四个背景。

  第五个背景,美国始终是钓鱼岛争端背后的推手或者叫背后的黑手。钓鱼岛过去没有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首先是日本窃取,其次美国难脱干系。可以说美国也是钓鱼岛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作为日本的唯一占领国占领了日本,当时美国对日本采取的是削弱打击的政策,不仅把日本的甲级战犯送上国际法庭审判,而且把日本的一些大型企业的装备设备拆除甚至炸毁,目的是根除日本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但是1947年、1948年美苏冷战开始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把新中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看作共产主义从欧洲扩展到亚洲的标志,美国人说如果不加以遏制,共产主义就可能继续向东扩展。所以日本在美国所谓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上它的地位作用提升了,成为美国防范遏制中国的一个前沿阵地和桥头堡。所以五十年代初开始,美国就违反国际法和日本单独媾和,签订了一个所谓《旧金山对日和约》,美国允许日本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自由活动了。而日本同意,把所谓的冲绳交给美国托管,后来美国又擅自扩大托管地,把我们的钓鱼岛也纳入到美国的托管范围。七十年代初,美国再次违反国际法,和日本又签订了一个条约,就是把所谓的冲绳和钓鱼岛的管辖权交还给日本的这样一个协议。这就是我们讲的历史上美国的私相授受,私自把我们的钓鱼岛又交还给日本,从而埋下了今天争端的这样一个伏笔。奥巴马上台以后提出重返亚太,特别是提出亚太战略再平衡,那么亚太战略再平衡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它要把主要的军事力量部署在这个地区,美国提出要把60%以上的海军力量、60%以上的空军力量部署在亚太,而且要长期在日本驻军。大家知道,这些年以来,日本国内反对美国驻军的呼声是越来越高,结果钓鱼岛争端一升温,美国终于找到了完成亚太军事部署,找到了在日本长期驻军所谓合理、合法的理由。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就成为钓鱼岛争端升温背后的一个黑手。

  (5)除了钓鱼岛争端外,南海紧张的局面也在升温。长期以来,无论是在钓鱼岛还是南海争端问题上,我国的政策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且我们一直坚持到今天也没有改变,但是有些国家,却把我们善良的和平愿望,当做软弱可欺。有些国家在外交场合承诺搁置争议,但是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屡屡进行挑衅,所以,也使得我国不得不做出一些重大的反制举措。我国一贯反对使用武力,一贯主张和平谈判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们绝不以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为代价,绝不以牺牲国家的主权安全为代价。所以这也是我们给国际社会发出的一个明确信息。

  第三个大问题,我想在正确认识我们周边安全环境的时候,我们确实还要看到我们中国所处的特殊的地缘环境,因为这种特殊地缘环境会给我们国家安全环境带来长期的影响,也会长期地影响我们的和平发展这样一个政策的实施。那么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背陆面海的国家,而且我们的海岸线很长,我们的陆地边界线是2.2万公里,我们的海疆线是1.8万公里,而且邻国众多,强邻不少,情况复杂。我记得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研究中国安全问题的学者叫罗伯特·罗斯,他曾经专门对比过中美两国不同的地缘环境,当然也得出过不同结论。在这位美国学者看来,美国的地缘环境相对来说比较优越,而中国地缘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恶劣,比如说这位学者讲美国处在北美大陆,首先美国的邻国很少,他说邻国越少麻烦就越少,邻居多了麻烦多。如果大家看看地图的话,美国南北有两大邻国,一个是加拿大,一个是墨西哥。这两大邻国不仅是美国的盟友,而且还是美国的弱邻,所以他说不可想象有朝一日美国会跟这两个国家发生边界冲突、领土争端甚至兵戎相见,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也就是说不大可能。再看美国东西两侧,一个是大西洋,一个是太平洋,这两大洋在历史上就给美国形成了天然的安全屏障,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之所以没有燃烧到北美大陆美国本土,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得益于两大洋的保护,因为那个年代人们没有洲际弹道导弹,甚至也没有中程导弹。这位学者说,反过来看中国不一样,首先我们中国有一大批邻国,十四个陆上邻国,还加若干上海上邻国,中国的邻国之多在世界和俄罗斯并列为邻国最多的国家,而且我们是强邻不少,情况复杂。在中国的邻国当中,既有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像日本,也有当今世界一些贫困的国家,比如说列在联合国有关机构四五十个最不发达国家名单当中的,也有将近十个就是我们的邻国。而且这位美国学者还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他说当今世界总共有二十五支最强大的军队,其中八支在中国周边。当今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八个,其中四个在中国周边。当今世界超过一亿人口的国家有十一个,其中七个在中国周边。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世界上大概是有七个潜在热点,其中六个也在中国周边。所以这位学者曾经得出过一个结论,他说美国的位置使它几乎不会受到外敌的侵蚀、入侵,中国的位置却使它千百年来屡遭侵犯,美国的安全问题是在国外,中国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则是在它边界线上和边境之内。美国军队是在远离国土千万里的世界各地巡逻,中国军队操心的却是抗击入侵和压制国内的动乱。

  (6)这位美国学者描述的某些部分有点过时,但是他描述的有些中国部分没有过时,比如说美国军队在世界各地巡逻,中国军队操心的是抗击入侵。确实,我们今天的国防政策、军事战略仍然是防御性的,叫积极防御的这样一个政策,从来没有改变过。所以我们军队的主要职责使命,就是抵御外敌入侵,坚定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包括海上权益。那么,我国所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缘环境,又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这个地缘环境成了影响我们国家安全的长期性的因素。尤其是中国的地缘环境可以说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我们说先天不足,后天难补,比如你邻国众多,强邻不少,情况复杂,像这种先天的不足确实后天难补。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有先天不足,但也可以通过我们正确的外交政策来后天可塑,可以塑造。比如说我们坚持睦邻、富邻、安邻的外交政策,我们通过和周边国家发展广泛的友好合作关系,来不断地改善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使这样一些资源,这样一些邻居,变成我们进一步发展维护地区稳定的积极因素、积极资源,这取决于我们的战略选择,取决于我们正确的外交政策。所以虽然是先天不足,有后天难补的一面,但也有后天可塑的一面。

  不管怎么说,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特殊地缘环境,要求我们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7)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我们与一些国家,正处在一个战略摩擦的高发期,有一些新的威胁接踵而至,所以如何适应新的变化,提出新的思路、运用新的策略、应对新的挑战,是我们当前维护国家安全,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今天的中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国,怎么叫独一无二呢?

  就是你找不出第二个大国像中国这样五大特点集于一身。而无论从哪个特点来看,我们所面临的安全压力都比较大。第一个特点,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意味着二战结束以来,所有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瓶颈、矛盾、问题我们都遇到过,这个压力很大。第二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用一些西方媒体的话说你是最大的所谓共产党专制国家,所以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承受的压力也最大。第三,中国是尚未完全统一的大国。毛泽东曾经说过,台湾问题不解决中国就不能算是真正独立的国家,这个压力很大,我们还长期面临着完成祖国和平统一的这样一个历史的重任,历史的任务。第四个特点,中国是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大国之一。正像我上面讲,中国背陆面海,中国的地缘环境非常复杂,而且强邻国情况复杂。第五个特点,中国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正在崛起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有两大意涵,第一个意涵,说明了我们的实力在快速地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也是我们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这是第一个意涵,但是还有第二个意涵。正因为你的实力在不断地增强,国际地位影响力在快速提高,才引起世界广泛地关注,世界关注你也在议论你,如果大家看看这些年以来国际社会有关中国的议论是越来越多,当然这些议论有很多了,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首先有正面的议论叫中国机遇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当成自己发展的机遇,那么还有第二个议论叫中国责任论,我认为这种议论带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但是也蕴含着一定消极的。而且这些年大家听到看到中国威胁论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说有中国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生态环境威胁论、信息网络威胁论、海洋威胁论、太空威胁论、间谍威胁论,还有什么?人民币威胁论。所以我们的外交天天讲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我们领导人出访,包括我们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反复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但是中国威胁论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我们确实在崛起。如果我们做一个历史的比较,这跟冷战时期那段时间那样一个背景不同,比如说在冷战时期,那个时候中国还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那个时候,我们也讲了很多关于战争的话,但是你看世界都不当真,美苏甚至也不认为真正的威胁来自于中国。但是今天这个情况不同了,中国在崛起,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令世界惊叹,令世界赞叹,其实也令世界妒忌。

  (8)我国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用二三百年走过的历史进程,完成了他们二三百年工业化任务的总量,所以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实中国这棵大树还没有完全长大,却不得不面对四面来风。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所没有想到的。我们没有想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来自于内外的一些压力也在加大。但这是正常的,为什么说正常呢?

  因为如果我们总结一下五百年的世界历史,在五百年大国崛起历史中,一些大国成功了,一些失败了,而真正崛起为世界强国,能够保持强国地位达一百年左右时间的国家其实并不多,屈指可数,只有五个国家,像十五世纪的葡萄牙、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十七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十八世纪日不落大英帝国,再就是十九、二十世纪的美国。我们熟悉的一些大国在崛起中,不是昙花一现,要不就是一开始就失败了。像彼得大帝时期的沙皇俄国、俾斯麦时期的德意志民族、希特勒时期的德国,还有当年曾经叱咤风云横扫了多半个欧洲的拿破仑时代的法兰西帝国,他们在崛起中都失败了。当然我们不去总结五百年大国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但是有一个普遍的规律,我们今天无法回避,这就是在五百年大国崛起的历史中,无论成功的国家也好,失败的国家也罢,它们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重要的三个历史时期,而每一个失败的国家,也都无一例外地败在了第二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叫大国崛起的准备期,我们前二十年改革开放顺利度过了这个时期。第二个时期叫大国崛起的摩擦期,可以说有一些内外的反崛起力量在这个时期开始联手给你施加压力,对你进行打压。所以这个时期往往也被称为大国崛起的关键期、转型期、高危期、矛盾凸显期,甚至也是大国崛起中危机频频爆发的时期。当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都经历过这个时期,我认为中国正好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所以我把中国现在处的阶段称为将起未起的阶段,也就是说中国在崛起,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崛起,还没有真正崛起,今天的中国还是一个走在崛起路上的国家,而且不是平坦路。我们今天是一个正走在艰难爬坡阶段的国家,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前三十年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中国人解决了挨打的问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那么最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中国人解决了挨饿的问题。在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一个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能基本解决温饱,这本身就被称为世界奇迹,也被称为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那么我想从现在起,未来二三十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恐怕比过去六十多年会更多也会更加复杂,至少今天我们就面临一个新的课题,我想也是一个难题,例如说挨骂的问题,现在国际社会有一种中国威胁论,那么如何来应对这样一个挨骂的问题呢,这就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第一代领导核心带领中国集中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那么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带领中国再集中解决富起来的问题,我想从现在起我们领导人在继续带领中国解决富起来的基础上,要集中解决的是强起来的问题。富国可不等于强国,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么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将起未起就是说我们正在崛起但还没有完全崛起,这是第二阶段。

  当我们进入到第三个时期大国崛起的接纳期,到那个时候任何力量也奈何你不得,我想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安全环境才会得到根本改善。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我认为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快速崛起既是我们的骄傲,又给我们带来新的安全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要突破产生思维,适应形势的新变化,提出新的对策思路才能应对新的挑战。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