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军事频道 > 全部新闻

12集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分集梗概

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09日 10: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扫一扫,立即关注!

央视网新闻官方微信

关注网络新闻联播微博


第一集     

您知道天安门广场的建筑格局中隐含着怎样的深意?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人的画像在这里默默相对,聚焦着近代中国革命的浩荡风云。他们俩是怎么相识的?国共两党走向第一次合作的大会上,突然传来了列宁逝世的消息,揭示了孙中山与列宁之间鲜为人知的交往,也破解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深层原因。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并没有罩上幸运光环,年轻共产党人出发的行囊里,一切都不俱全,肩膀都还稚嫩,说阳光普照东方红,那不客观;说他们年轻轻轻就想干大事,就想解放劳苦大众创造民族复兴的辉煌才是事实。但有了信仰不等于有了一切,在暗礁密布漩涡险恶的历史大河中操船,每一步迈出都如履薄冰,否则就无法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种植在中国的土壤中,最终从犬牙交错的历史缝隙里挤出来,顶破坚硬顽固的冰壳。

第二集

孙中山的逝世,使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陷入危局。在国民党“一大”上没有当上代表的蒋介石,却在一个人的突然死亡中获得了飞快爬上权力高峰的机遇。恰如魔瓶一旦打开,瓶塞就不可能再塞上。一本台湾出版的小书揭示了蒋介石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的源头,鲍罗廷做梦都没有想到,早在莫斯科唱高调时,蒋介石就怀下了与深藏不露的心机。在本集的历史空间里,毛泽东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书生,他被汪精卫直接提拔当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他在任时写的20多篇杂文是我们深刻了解毛泽东的线索,作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他不可能在蒋介石把枪杆子的威力发挥到极致之时,甘于袖手旁观呢?蒋介石遇到了毛泽东便遇到了从未遇的对手。

第三集

1927年,无疑是国共两党历史大比拼的开年。那时候,无论是叼着烟袋蓄着胡须的贺龙,还是已被打瞎一只眼睛的刘伯承,外表看上去像老农的朱德,都已经在国民党军中拥有显赫地位。但他们都在惊涛骇浪中,清晰地辨认出了主流趋势,选择了跟共产党走,这显然不是一时的兴奋。而那时候,透着诗人气质的陈毅,和木呐无言的徐向前,都还是小人物,小人物在历史大浪中最容易被裹挟着前进,况且他们孤立的站位,与起义也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是什么力量,使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脱去旧军装呢?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便是信仰,信仰是一个人为自己确立的精神选择,是一股贯通脊梁的气脉。所谓时势造英雄,表面看是一念之差,其实是无形的历史天平,在筛选与剔除着投机者。没有信仰,就不会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

第四集

毛泽东自上了井冈山,就被蒋介石定性为了“土匪”。从历史留存的影像看,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外形也与在城市闹革命时判若两人。凌乱的长发、黝黑的皮肤、深陷的眼窝、瘦削的脸颊,看上去的确不雅观。但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有章有法地拉开了根据地建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不光蒋介石不能容“土匪”,共产党也不能容“土匪”,
许多年后,作家魏巍上井冈山,看到朱德为井冈山题写的“天下第一山”,有些疑惑:无论高度还是风光,井冈山怎能称第一山?作为追求用事实说话的记者,魏巍他带着问题进山,参观踏访了许多遗址,收集了大量朱毛红军的故事,出山之时,他挥笔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不朝山来不拜仙,我来朝拜井冈山,人说你五千八百尺,我说你天下第一山。”井冈山作为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肇始之地,让魏巍折服,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第五集

“九一八”当天,蒋介石在江西“剿共”,匆匆回府做出的应对根本没被日本人夹在眼里。不可一世的小日本原先也是被侵略的,因为被侵略而引发了一场变革,侵略者成了被纪念者。当日本成为新思想集散地时,也孕育了法西斯主义,三个军官的一次秘密聚会,催生了昭和军阀,它的背后是谁呢?表情木然的天皇从老师那里承续了一种可怕的精神气质,一头法西斯怪物在东方出笼,它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国。据多个版本的文献记载,1927年秋蒋介石的日本之行 ,与那个臭名昭著的首相田中义一有过一次接触,这与“攮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有何关系?深层分析,他以牺牲东北、淞沪、华北的代价为“缓兵之策”,目的是为了争取消灭共产党的“时间差”,但也碰了民族情结的底线,培养着自己的掘墓人。
 
      第六集

中国共产党的早年错误中,最严重的是“左”,“左”到家的是王明,正是一些今天看来极低级的错误,却在当年中共党内盛极一时。24岁就掌控中央大权的博古,在蒋介石一反常态的战术面前吃了大亏。不信邪的毛泽东开始时是硬碰硬地跟他们斗,结果被撤了总政委,无奈中他学会了隐忍。一个苏联信使在新加坡的被捕,引起的震荡,使共产国际在上海的交通站被破坏,从莫斯科派来参加营救工作的交通员奥托•布劳恩身上,却被老朋友推上了军委顾问的“宝座”,纸上谈兵使红军屡屡错失良机,最终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清醒的毛泽东在黑云压城的环境中,看透了共产党人肩负历史重任所必须的品质,默默等待着东山再起。

第七集

红军近乎完美的保密计划,却被一位神秘对手准确预料了。一本没有被人注意的回忆录,揭开了红军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间勾心斗角的关系,突破三道封锁线开始转移的秘密。幸运中隐含着更大的危险,红军一次小小的疏漏,让蒋介石又捕捉到了战机,但就在国民党将领因保全实力造成网开一面之时,红军却被坛坛罐罐拖住后腿贻误了战机!三天三夜的湘江血战,染红了碧绿的江水,而折兵过半的红军冲过湘江后,长征才刚刚开始。长征胜利70周年后,一些老将帅的子女们自发组织重走长征路,走到湘江渡口时,秦博古之子提着瓶酒,在红军烈士墓旁独自坐了一天。此刻需要雨,雨是天的泪,雨懂人的心,生死两茫茫的湘江默然无语。

第八集

两个曾是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军官,攻占了红色首都瑞金。
一位蒋介石最不想杀的红军将领,面对屠刀选择了内心的信仰。一份沉重的烈士名单,一份沉重的叛徒名单,让人看到了在历史关口,风云人物惊世的忠诚与背叛。所有叛变中最严重的是龚楚,坚守者中的悲情诗人是陈毅。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1948年,华东野战军重兵合围济南城,指挥32万大军发起济南战役的,是当年从怀玉山冲出去的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率10万人防守济南城的,是当年追击红十军团的旅长王耀武,14年前的生死对手再度交锋,粟裕想到了牺牲的战友,亲自拟定“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战斗口号。叛徒龚楚紧紧盯着家乡的土地,一直盯到双目失明。
 
      第九集

湘西的老山界,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毛泽东曾用“五岭逶迤腾细浪”的句子描绘当时登山的感受,并写下了三首《十六字令》,他从全军上下不满“左”倾领导错误指挥的情绪中,看到了一把在滚滚黑潮中砥柱中流、刺破青天都不卷刃的精神之剑,并在通道会议上“拔剑而起”,代表广大红军官兵,开始向“左”倾领导发起挑战,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从而改变了红军的前进方向,挑开了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帷幕。但毛泽东不是神,伟人从来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了错误能够迅速及时纠正的人。说“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得意在哪里?不在神机妙算,也没有神机妙算。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对决策做出修订,方能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熔炼出最顽强不息与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

第十集

跳出包围圈的中央红军进入云南,正在为找地图发愁之时,一辆敌人的汽车把图送上了门。事情的转机极具偶然性,但偶然的机遇毕竟太少。七条渡船,数万大军,如何渡过金沙江,在红军战史浩如烟海的作战电文中,一封看似波澜不惊的电报却化险为夷。 而巧渡了金沙江的红军又踏上了太平军当年的覆辙,这个机缘让蒋介石兴奋异常,红军在几乎走入绝境之时,在安顺场那片布满鹅卵石的河滩地上,毛泽东下了最坏的决心。大渡河两岸,两支大军赛跑般的行军,目标都是为了抢一座铁桥,但不同的素质,最终决定了不同的命运。川军拆走了桥板,老百姓捐出了门板,22名突击队员,攀着铁索向对岸冲去。雪山脚下两支大军的会师,让毛泽东陷入深深沉思,壮大后的红军该向哪里走?

第十一集

胜利会师后中央内部发生了分歧,表面看分歧在红军的行动方向上,实际是悬殊的兵力激发起了张国焘个人的野心。战机在他的拖延中失去,中央不得不做出迁就让步,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私欲,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川西北的偏僻一隅,再次来到生死边缘。在一座喇嘛庙里,毛泽东苦口婆心地解释说动了众人,茫茫草原没有挡住中央北上的决心,而张国焘私欲的膨胀却构成了枪指挥党的危局。充满了与分裂主义斗争煎熬的毛泽东,身边只剩下几千人的队伍还有何前途,在陇南的一座土堡里做出了缩编的决定。峰回路转中,一个小镇上找到几份报纸,让毛泽东喜出望外,站在岷山之巅,面对悲壮的队伍无言的伫立,胜利在望,天佑红军。

第十二集

西安事变,是量变促成的质变,蒋介石中止对红军最后的进攻,国共两党开始新的合作,叱诧风云的人物最终都是何种命运?他们留给了我们怎样的遗产?远去历史中的那些生命,有爱情与憎恨、有担忧与喜悦、有徘徊与彷徨,有欺骗与卑劣,“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跌出”。当我们走进历史,是去采摘美艳的花朵,还是获取熔岩?真正的英雄,到底具有何种深刻的生命意味?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人爱自己的历史,能否像鸟儿那样爱自己的翅膀?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