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当代雷锋”庄仕华:一个坚守39年的承诺
核心提示:已经是享誉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庄仕华,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最高的位置。从军39年来,为数十万患者解除病痛,他常年坚持送医送药,行程40多万公里,巡诊38万多人次,义务帮助19个偏远贫困农牧区医院改善医疗条件,培养120名技术骨干,帮助500多个患者解除贫困。
央视网(记者马旭 报道)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即学雷锋运动在全国展开,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时隔50年,守护祖国边疆的军医庄仕华用行动告诉世人:雷锋同志不远,雷锋精神永存。
无论是当将军还是做士兵,庄仕华传承雷锋精神39年如一日,他被称为“当代雷锋”。
将军的脚步
新疆武警总队医院内,400个病房的距离总计约三千米,庄仕华只要在医院,都要挨个走一圈,一趟下来耗时3个小时。
庄仕华有两间办公室,一间是肝胆外科主任办公室,一间是院长办公室。大多数时间,他都在主任办公室办公,这里虽然面积狭小,但距离病房最近。
穿上白大褂,独自查房,脸上总是露出微笑,庄仕华普通得跟一般医生没有任何区别。
61岁的唐全秀来自乌鲁木齐,因为身体多病,最近换了好几家医院。在武警总队医院,唐全秀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在其他医院,谁见过领导的影子,如果所有领导都像庄仕华,那该多好!”
从早晨上班到晚上查房,庄仕华笑口常开,见面就跟病人打招呼拉家常,但走出病房后,他的步伐有些缓慢,一天忙碌下来,确实有点累了。
记者跟在庄仕华身后,不断地出入病房,问候病人并了解每个人的病情。他说,查房主要是让病人放心,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医院所有的医生都很重视他们。
59岁的郑芳来自乌鲁木齐市米东新区,既患有糖尿病又患有胆结石。庄仕华给她的感觉是没有架子,每天准时查房,医生也随叫随到,“最难得的是护士打开水为自己洗脚”。
对于院长查病房,护士梁乐感触颇多,“只要院长在,他都要查房,所以我每天都等着。即使院长在外开会也会把病人的信息表带上,我们都很紧张,因为他会打电话查房,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
深夜里,走在空荡的病房过道间,每天三千米的行程是庄仕华一生的缩写。从军39年,他走遍天山南北,巡诊帮困的足迹留在各族群众的心中。
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庄仕华始终牵挂他的病人,却忘了自己也是个病人。他今年58岁,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每天坚持亲自做10多台手术,几次在工作中晕倒,但他却说:“精神好,病就少,人无完人,不可能不生病。生病不可怕,重要的是保持精力旺盛,军人应该有英雄气概才行。”
从治病到帮贫,从帮贫到致富,庄仕华需要承担太多,他的脚步还要走得更远。
士兵的承诺
2月21日上午10点左右,在新疆武警总队医院手术室内,庄仕华顺利完成第120634例手术。患者是从甘肃赶过来的一名环卫工人,被胆结石病症折磨多年,几经治疗无果后,她听说新疆军医庄仕华的技术好才特意赶过来。
“不要害怕,手术很快结束。”庄仕华安抚好病人后,立即开始做手术,10多分钟后,随着患者的胆囊被取出,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手术成功完成,庄仕华说,这种手术的刀口小,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节省了费用。
如今,已经是享誉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庄仕华,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最高的位置。从军39年来,为数十万患者解除病痛,他常年坚持送医送药,行程40多万公里,巡诊38万多人次,义务帮助19个偏远贫困农牧区医院改善医疗条件,培养120名技术骨干,帮助500多个患者解除贫困。
1973年,18岁的庄仕华刚来到新疆某驻地当兵,发现附近有个牧民叫达汗,生活非常贫困。这个新兵一有空就到达汗的家里干活、放牧,利用每月几元钱的津贴为牧民买日用品。庄仕华考上军校后临走时对达汗说:“只要你有困难,我会一辈子帮助你。”
一句话,庄仕华把它当成一种承诺延续了39年。2001年,达汗的女儿因家贫面临辍学,庄仕华出资供其读书直至大学毕业。2007年,他为达汗出资做胆结石手术,如今还在继续资助。
39年前的一句承诺,庄仕华记了一辈子,跟牧民达汗类似的贫困家庭,他资助了64户,贫困学生39人,带头并发动医务人员为重症患者捐款80多万元。
回想起当卫生员的时候,庄仕华至今记忆犹新。30多年前的一个深夜里,几名山里的牧民焦急地抬着一位重度病人来到卫生室请求急救,但医生已经下班,作为卫生员的他既无能为力又手足无措,至今不知道这位病人的死活。他发誓,一定要学会医术,治疗更多的病人。
现在,庄仕华已经是医学界关于肝胆外科的权威,曾经的士兵也已经成长为将军,那时的巴蜀小伙已经垂垂老矣。似乎一切都在变,但他治病救人的心没变,关心各族人民群众的情没变。
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庄仕华说就是做好事,做很多很多好事。一句朴实的话正如他普通的外表,常挂在脸上的微笑。在祖国的西部边陲有庄仕华这样的军医守护,人民安康,百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