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7日 10: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梁建民、卢旭升、特约记者程文祥)消息:今天早8点,记者来到255野战方舱医院看到,门诊设在30平米的大帐蓬内,医护人员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护士长郭利带着刘爱萍、闫薇薇、徐颖3名非现役文职护士,紧张有序地摆放各种检查器材,4人都参加过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援行动,应该是驾轻就熟。
然而,玉树灾区是藏区,藏民比例高,沟通比较难。昨天,医院与玉树县人民医院签定了结对帮带的合同,26名藏族医护人员当天下午就来到方舱医院。格来松保、索南朋措两位护士就成了今天的藏语翻译。
上午10时20分,记者在野战方舱医院门诊处看到,一位60多岁的藏族老大妈在家人的搀扶下过来看病。医生程如峰急忙站起身让老大妈坐下来,经过详细询问,得知老大妈的腹部肿大,经常疼痛不止,程医生迅速开出一张超声检查单递给了老大妈的家人。特诊主任杨璇给老大妈做了腹部超声检查,发现有肿瘤。她马上找来外科主任邵得志和一名藏医一起给老大妈会诊,最终确诊为严重肝囊肿。随后,几位专家又专门针对老大娘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中午1 点多钟,已经过了开饭的时间。记者看到,方舱医院药房的门口仍排着长长的队伍。4位药师分工明确,王艳梅负责接收药单诵读药品名称,刘学、任萍负责取药品,张宏负责给病人服药医嘱,十多平米的药房里忙得不可开交,却井然有条。
午饭后,野战方舱医院驻地刮起了大风,风沙迷漫,吹得人睁不开眼。大风阻挡不了藏族同胞前来看病的脚步。记者细数了一下,从下午2:00至2:40,短短40分钟,就有52人前来看病、换药、包扎伤口。
本科毕业于青海大学医学院、28岁外科医生格来棕保曾经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进修。今天,他是这里最忙的人,既要担负看病,还要兼任翻译工作,直讲得口干舌燥。下午6:30还没有下班,累得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在场的医护人员为这位皮肤黝黑小伙子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
小伙子却说:“比起解放军医护人员来,我做得太少!你们是为我们救苦救难来了,我这点算不了什么。”
今天出门诊的医护人员,大多高原反应还没能调整过来,但没有一人退缩,争相上班出诊。门诊部副主任医师、门诊组组长赵海鹰严重的高原反应还没好利索,今天一口气接诊了60多人。她整理病例的空档,悄悄地对记者说,今天来看病的人太多,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这个季节,气候变化最为频繁。看病人流中,感冒的占三分之一以上。”身材瘦高的23岁藏族护士昂文卓玛向记者介绍,由于地震灾害,绝大部分灾民住在帐蓬里,早晚温差大,很容易感冒。要知道,在高原地区患感冒绝不是闹着玩的,小病甚至夺人性命。药房副主任药师王艳梅说,今天一天里发放的感冒胶囊、泰诺、康必得等药品就有上百粒之多。
4个月大的巴丁格来哭个不停,魏悦护士细心地为他测量体温:36℃。不发烧,有些感冒。医生给开了感冒药,年轻的母亲安心地抱着孩子走了。
眼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梁卫丰是第一次参加抗震救灾。他今天接诊了15名眼疾患者:主要是受外伤挤压,结膜充血的。梁医生每检查完一名,都要请翻译帮他将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直到都听清楚。
一名30岁名叫尼措的孕妇,妊娠8个月。妇产科主任杨晓燕曾经成功做了全国第一例方舱剖腹产手术,她亲自给做孕检,交待注意事项。尼措激动地说:“解放军的大专家亲自给我做检查,还是第一次,穿军装的‘门巴’真棒!”
记者在方舱医院走一圈,深切感受到这新型野战医疗方舱的先进性。检验、超声、X光一应俱全,检伤分类、急救手术、供应洗消等功能一样不差。药房储存有400多种上千样的常用药品,可以满足灾区上万名患者的需求。
如果遇到特殊病人,我们还能通过卫星联网实施远程专家会诊。这套装备展开床位200张,昼夜通过伤员达400人,并能同时进行4台手术,完全可以担负起县医院的职责!野战方舱医院院长刘建军心信满怀地说。
责编: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