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2004年7月,丁来富就任团长时,该团一些信息化装备刚刚列装。他敏锐地意识到,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必须立足自我提前谋划,早作准备。那时,模拟训练和网络训练在该团尚处于起步阶段,丁来富在党委议训会上倡议:“军事训练手段由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是大势所趋,早抓必然早受益!” 随后,他发动官兵自制简易模拟训练器材,还主动联系厂家购买仿真程度较高的模拟训练器,与军事院校联合研发“指挥模拟训练系统”,并利用团队综合信息网组织部队开展网上训练。到2008年,该团建成模拟训练中心,主战装备和信息化装备训练均100%实现模拟化、网络化。 忧患在胸,使命催征。丁来富任团长以来,团队连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和“军事斗争准备先进旅团”。他本人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被四总部表彰为首届“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被军区评为“优秀旅团主官”、首届“东线尖兵”。
丁来富认为,一名领导的学习力再强,也不能打赢一场战争,只有影响和带动官兵一起崇尚学习,这支部队才有希望;今天最能学习的部队,必定是明天最能打仗的部队。 他以当好“校长”“学长”自励,经常为官兵推荐好书、批阅心得、宣讲辅导,并积极为官兵学习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自动化工作站技术员胡陈军研究生毕业后怀揣一肚子知识和满腔报负到部队报到,却因住房紧张一直没有安身之地,丁来富硬把他请进自己的宿舍与自己合住,直到他分到房子;胡方应等4名新装备的“专家型”士官人才,年底因没有名额而面临转业,丁来富在老兵退伍前多方努力,跑上级机关,缠有关部门领导,硬是将他们全部保留了下来;“全军优秀士官”、某新型远程火箭炮营士官谢振基搞科技攻关一度遭到误解、受了委屈,他在全旅大会上为小谢撑腰,帮小谢申报攻关经费,使小谢顺利发明了一种“压套机”,彻底解决了某武器系统液压管道漏油的问题。 在官兵自发编写的《丁来富百个故事选》中,有三个关于“转型”的故事,折射出他站在时代和战略全局的育人理念。
走近丁来富,感受到的是一种震撼:80多万字的读书学习笔记摞起来超过他的身高,数十本资料剪贴分门别类放在办公室内触手可及的地方,100多个G的学习资料装在移动硬盘内随身携带,平常乘坐的“1号车”成了他的“流动书屋”,全旅32名博士硕士都对他佩服有加。 然而,更令官兵称道的是,丁旅长想的最多是打赢的事业,学的最多的是打仗的知识。在丁来富看来,军人讲学习,打仗是主课,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科”。一段时间,少数官兵认为整天操枪弄炮和学习军事科技没多大出息,自考报名出现重经济和金融、轻政治和军事的现象。 丁来富结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授课辅导,引导官兵认同主流价值、学好“主要科目”,催生大家当兵尚武、练兵打仗的激情。
丁来富先后任职8个位置,全部是主官或机关重要岗位,工作忙、头绪多、任务重,但他深知:现代信息社会,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善于学习。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以“不能欠账”、“不能落伍”的使命感,以“坐不住”、“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忙里偷闲“挤”时间,减少应酬“腾”时间,排除干扰“争”时间,始终像高速旋转的陀螺,像上紧发条的时钟,坚持学习,从不懈怠。在他的军旅人生中,记述着他心中有使命、学习动力足的三次“跨越” 走上旅团领导岗位的这几年,他结合自身任务认真学习了《孙子兵法》、《战争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现代高技术战争》等大量军事专著。如今,中专生学历的丁来富已是合肥炮兵学院、驻地华侨大学等多家军地院校的客座教授。
丁来富,男,汉族,安徽南陵人,1968年4月出生,1986年10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谋、作训股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现任南京军区某炮兵旅旅长。 入伍25年来,他始终用使命催生学习动力,以学习支撑使命责任,持之以恒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官兵学,不断深化理论武装,积极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干得非常优秀。任团长4年半,团队年年被上级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旅团和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任旅长2年来,旅被军区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旅团、党委班子岗位练兵先进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被集团军表彰为军事斗争准备先进旅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个人先后被四总部表彰为首届“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第12届“全军学习成才标兵”,被南京军区评为“优秀旅团主官”和“东线尖兵”,荣立三等功9次。 对党的创新理论他“问不倒”,对旅所属6种主战装备操作使用他“样样通”,对32种信息化装备战技术性能他“一口清”,各级首长称赞他是信息化建设的“明白人”,是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